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走进黄山军博园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247

帖子

74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09:47: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期,学校党总支开展了一次红色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参观坐落于黄山区谭家桥镇的黄山军博园。它集文物展示、军事博览、国防教育等于一体,也是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65条精品线路之一。


走进黄山军博园

下车伊始,便见到一座徽派门楼顶端镶嵌着一颗巨大的红五角星,门楼的横梁上书写着“黄山军博园”五个鎏金大字。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装甲车、步战车、东风车载导弹发射车、歼机机等现代化国防科技装备和卫星发射模型。拾级而上,到了平台。正面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右侧是粟裕大将纪念馆,左侧是通往粟裕将军的坟墓。



面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沿着左侧的石板路走不到50米,就看见在青松下的无名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红军北上抗日的先烈们。继续前行,在后山坡的一块平地上看见五棵参天的柏树,在青松翠柏掩映下就是粟裕将军墓。我们今天所见的粟裕将军墓就是2011年4月扩建重修的,总面积为260平方米,原先的粟裕将军墓是一块平地。粟裕是侗族、湖南会同人,他逝世后怎么会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黄山区谭家桥呢?听了黄山军博园的馆长罗文田的介绍后,我们才知晓谜底。1978年6月,粟裕重返谭家桥这片熟悉的红色土地,找到这片久别而刻骨铭心的青山,在山头上伫立良久,心情难以平静。他在这里追忆往昔,怀念战友,当想到在这里牺牲的战友们至今仍无名无姓,遗骨都散落在此,连座坟墓都没有,粟裕大将不觉潸然泪下。他回北京以后便对亲人交待,在他去世后要把自己部分骨灰撒在谭家桥,与牺牲在这里的战友长眠一起。1984年粟裕大将去世后,他的子就把粟裕的部分骨灰埋在这里。我们听完介绍,肃然向粟裕将军墓敬献花篮,并在粟裕墓前重温入党誓词。


罗文田馆长

在粟裕墓的左侧,沿着小路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战斗的战壕和指挥台。战壕依然保存完整。罗馆长介绍说,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当时的中央军委派出了第一支长征的部队叫“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12月14日,这支部队经过谭家桥时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队遭遇了,由于武器装备太落后,人数又少,在战斗中先遣队伤亡三百多人,军团长寻淮洲带领战士们多次冲锋陷阵,想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制高点,最后也负伤牺牲了……


寻淮洲烈士



聆听历史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红军革命文物、实物与图片,图文并茂的展板陈列着战士们曾用过的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和信件等,全方位展现了谭家桥战役的历程和红军英雄的风貌。馆内展出了近
1300
幅图片资料,主要介绍方志敏、寻淮洲、刘英、粟裕等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们的战斗历程和峥嵘岁月。展柜里陈列了红军使用的各种枪支炮弹、通行证、钱币、米票、公债券、教科书等
3500
多件文物实物,一件件印满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地讲述着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壮烈斗争场景。罗馆长指着一件用头发编制成的背心说:“一九三几年的时候,中国农村老百姓家里都很穷,没有什么布料做衣服。而我们红军战士在前线打仗身上都没什么衣服,老百姓要支援他们怎么办呢?当时中央苏区姑娘们想出了办法,把长头发剪下来编成衣服送给战士穿,这件用头发编织成的背心,体现了工农红军和老百姓鱼水情”。纪念馆里还珍藏了大量的抗日宣传标语,这些当年抗日先遣队写在老百姓房屋墙壁上的标语原迹,被切割下来保存在纪念馆里,有的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右边的为长头发编织成的衣服

下了楼梯,走进粟裕大将纪念馆。在这里可以看到粟裕将军的蜡像,还有很多的图片资料介绍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和指挥艺术。我们透过一件件印满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原件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壮烈场面,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深深地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粟裕大将蜡像


黄山军博园


  黄山军博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1:13 , Processed in 0.5569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