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访上庄胡适故居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帖子

4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16:44: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秋时节在江南转了数天,回来想写点什么。虽说我一路走一路闲扯,把看的景致大都卖得差不多了。不过有些话还是想写一写,按理说我该写写上海鲁迅墓或者绍兴鲁迅故里,不过有些感受还是让它永远留在内心得好。当然这并不是说写胡适故居有其他意图,只是觉得对于胡适先生应该有些表述了,我从来不认为喜欢鲁迅就一定要反对胡适,或者支持胡适就要贬低鲁迅——这传统的看法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中国人向来是非此即彼,网上也常有这种不友好讨论——殊不知二位先生曾是极要好的朋友,到如今还搞这种无聊的讨论真是有些滑稽!两位先生都被我看作是自由主义的代表,当然如果有人要是反对或攻击,我也不想去辩驳,但我尊重所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是胡适先生一贯主张的宽容立场。

              

之前从未到过安徽,当我从乘汽车前往绩溪的时候,已经在南京、上海、绍兴、杭州转了好些天,城市自然有城市的好处,经济繁华,景点集中,食宿也非常方便,但到了村镇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更何况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徽州绩溪了,常言道徽州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印象中路途两边除了青山还是青山,当时是阴天,但低沉又开阔的云雾在山顶上盘桓,景象却颇为宜人。到得绩溪县城,手机的地图导航已经不起作用了,甚至方向感也变得差起来,只得依靠房子的朝向来辨识方位。但还算是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去上庄的中巴车,时间是下午四点。一路上车在山路中疾驰,两边的景色不断退去,高耸的青山、黑洞洞的隧道、大片翠色的竹林、清澈见底的涧水、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田野里收割完的稻谷堆、一簇簇的甘蔗、未采摘的菊花茶、时不时出现在田野里的农夫和水牛,还有那许许多多我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草。绿色、黄色、红色、灰色、白色在这深秋的山里融成一副斑驳绚烂的长卷。我很喜欢这里,内心竟有些恍惚起来。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上庄镇下车,我却很迷茫了,虽然上庄并不大,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指示,旅馆也没有几家,只得随便走走看看——我天生不喜欢问路,而这里的村民说话我完全听不懂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能自己找到最好,找不到也可以看看风景。胡适在《口述自传》中说:“我家世代乡居。故宅在绩溪城北约五十华里。”便是这上庄村。上庄是个山水环抱的村落,所谓“竹竿峰前,山萦水聚;杨林桥畔,棋布星罗”,算得上是一方胜景。沿着上庄镇唯一的主路向西走了几百米,就可以看见一条溪水从西北蜿蜒而来,顺着溪水向前,转个弯,忽然间豁然开朗,看到了极好的景致。一个小广场,远处是新建的徽式建筑,小青瓦、马头墙,黑白相间,一切看起来熟悉而又陌生。向北一看,哦,一塑雕像矗立着,不消说,定是胡适先生的像了。快步过去,但天空已是近黑,看不真切了。顺着几个小小的指示牌踱步进入小巷之中,不料几条小巷转下来故居大门没找到,自己反而迷路了,这些巷弄曲曲折折,完全搞混了我的方向,且没有路灯,夜里极难辨识。这时,两条卧在巷子里的狗冲着我叫了几声,没有搭理它们,不料这两家伙竟然尾随着狂吠起来,颇使我觉得有些狼狈,于是见弯就转,这才逃出了巷弄,回到小广场上。

  

天色已暗,只好回到镇上找住的地方,看到两家结婚办喜事的,人们在一片欢乐祥和中围着一只只大锅吃着喝着——这里办喜事只有一道菜,那就是著名的一品锅。我对这个向往已久,因为在关于胡适先生或绩溪的书中总能看到它的影子,胡先生对于家乡的一品锅也为推崇,常用此来款待客人。客人中的一位、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曾撰文忆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可惜是我吃不到了,当然饭店里也有卖的,可是一般都是七八个人一起吃的,一个人没法吃。晚上住在了常溪宾馆,吃了份笋干肉了事,这里的笋干也是极好的。


一夜好梦,清晨七点钟起来,推开窗去,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昨夜下雨了,北山依旧笼着一团团云雾。洗漱下楼,去买一个拓粿来吃,别有风味。仍旧沿着昨天的路去拜访胡适故居。在小广场看到那尊像,这就是胡适广场了,先去看了制墨大师胡开文的纪念馆,从讲解员处问得不少信息。随后便去胡适故居,很顺利地找到,但是转来转去终究使自己迷失了方向感,因而我一直觉得胡适故居的正面是朝西向的——虽然它是南向的。胡适故居面积并不大,清光绪三年至六年(1877—1880)所建。正屋南向,砖木结构的典型徽式建筑,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等。头进厅堂内上方是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胡适故居”牌匾,后堂进深较浅,堂前挂胡适父亲胡传的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弟照片。上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这是当年胡适任驻美大使时,绩溪县长代表县政府和绩溪人民赠送的。胡适的卧室书房也都不大,但却很有特点,也有胡夫人江冬秀女士的一些展示。


其实胡适先生虽然是绩溪上庄人,但却于1891年出生在上海,后随父亲胡传去台湾。1895年中日战争爆发,随母亲回乡居住,在此读书。直到1904年离开上庄去上海深造,之后更是留学美国。所以在上庄居住时间亦不过九年而已。1917年胡适回国在北大任教,12月回上庄与江冬秀女士完婚,当时胡适兴起,作婚联曰“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其实江冬秀女士比他还大一岁。1918年的年底,母亲冯顺弟病亡,胡适回上庄奔丧。这是他最后的故乡行,此后就没有回过上庄了。然而胡适后来名望大增,却一直对故乡充满眷恋之情,故乡之人亦以胡适先生自豪,抗战期间,上庄村民给胡适上匾庆贺五十大寿,并改村名为适之村。然而世事难料,1949年,国民政府倒台,胡适先生赴美,1958年后又定居台湾,变成大陆猛烈批判的对象,反右时次子胡思杜在唐山自杀身亡。再后文革时家乡父老,特别是近亲颇为与胡适的关系所苦,据说亦有跳江自杀者。改革开放后,空气松动,胡适故居才开始整修开放,然而所有展示亦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得将胡适定位为一个文化学者,因为胡先生在政治上是“靠不住”的,所以这里很热衷于展示胡先生的36个博士头衔,他众多的朋友们,可是他的思想、文章却极少出现,甚至找不到一张手稿和原照。

现在胡适故居现在的管理员是胡适先生的族侄胡从先生,因为当天从头到尾就我一个游客,所以我便与他聊了很长时间,颇为欢快,似乎是长久未见的老朋友,并且合影,告之以后必定再来拜访。当然他那带着浓厚绩溪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和之前听到的胡适先生演讲的原声是很相像的——胡先生在上海、美国、北京待了那么多年,说话仍旧是一口绩溪味,颇为有趣。很后悔没有提前来,否则可以让胡从先生带我去品尝一品锅——他告诉我说婚宴上的一品锅味道是最好的,我们只需随一点礼钱便可以享受一顿。临去时购得一只笔洗,做工并不见得很好,只是上面有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个人很喜欢的一句话。




故居屋里堂外的门窗墙壁上镂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花卉,胡从先生说这些雕刻在他们这里还算不得最好的,因为胡适先生在当时也只属于中等家庭。但现在看来这些雕刻刀笔流畅,颇显功力,而且花卉几乎又以清一色兰花为主题。胡适是非常喜欢兰花的,他作过一首题名《希望》的白话诗,诗云: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虽说是写兰花,却道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注:此诗并非很多版本所说是胡适晚年所作,而是早年的作品,最早见于1921年的《胡适日记》),据传胡适先生晚年在台湾思乡心切,每晚入睡前必用绩溪话诵读一段古诗方可聊解思乡之情。后来这首《希望》被改编成著名的歌曲《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

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都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18:39 , Processed in 0.73144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