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诗长宁湖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53

帖子

45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8:50: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宁湖是黟县屏山村口的一个普通人工湖,四周砌有石塝,植有杨柳。由于村口旷阔,又无其它建筑相伴,与相隔十来里的宏村南湖相比,就略显逊色些。不过,若追溯其长宁湖的历史和形成缘由,却又能称得上南湖的兄长。相传长宁湖开掘于南宋末,原因是村庄风水的需要,同时,长宁湖引来吉阳河水能够灌溉百余亩良田。

      大约在明永乐年间,休宁风水大师何可达乘轿经黟县古城,过九都屏山,越虞山溪,前往宏村为汪氏相墓。途中看到屏山村,便赞叹不已:“此乃风水宝地,藏风得水,五行周全。”他在村口的长宁湖畔反复察看,叹曰:“水口胜地妙也,主丁旺,作屏障,趿财源,镇邪狂,无一不至……”于是,村人又在村口离长宁湖不远的地方修建了关王庙、观音阁、华佗庙等红墙庙宇建筑群。青山连着红墙衬以长宁湖的绿水,着实使得屏山村的水口更为绚丽多彩。


      这里是我老家,记忆中的幼时随母亲回去,非常害怕沿红庙前的大路进村,总是感觉那沿大路依次排列的洞开的庙宇大门内,那些个龇牙咧嘴的硕大菩萨们随时都会伸出巨手,把我给拎了进去。尽管奶奶多次说华佗庙后面的华佗井水可以治病,关王老爷可以保佑你肚子不疼,可我一次都没有相信过。每次回屏山,都是固执地隔着大路不走,偏要沿着长宁湖小道而行。随手在湖边摘下几根柳条挥舞,或是捡起小石子打着水漂,每次都要与清粼的湖水做一次亲昵接触。

      小孩在湖边行走,大人是不会放心的,硬阻软劝都无济于事,耳边便渐渐多了不少与长宁湖联系在一起的故事。什么关王老爷磨刀、华佗神医捣药、三仙姑沐浴等,都是那时听长辈们津津有味地讲述的。甚至还知道了湖里曾死过人,是一对青年男女相拥投水,后来就变成了一对鸳鸯。大人们的故事不仅没有阻止我独行于长宁湖畔,反而愈激起了幼年的好奇和以后漫长的寻觅。近些年,屏山村也开办了旅游,有心人将这段八十多年前的往事,用文字书写演绎开来:

     “清末,我县二都有一女子叫汪罗敷,知书达礼、娴淑文雅,嫁于同村一汪姓秀才,婚后两年,罗敷未曾生育,其婆婆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百般刁难于她,又逼儿子将她休回娘家,继而被逼转嫁,在一次探亲途中,两个被封建礼教拆散的有情人相遇,哭诉衷肠,悲叹命运,结果双双投入长宁湖殉情而死。数天后,村人突然发现湖中有两只鸳鸯,都认为是罗敷两人所化,从此,长宁湖又称鸳鸯湖。”二都,是如今黟县宏村镇蓬厦、北庄一带,而罗敷却是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流行的美人名,不是有“秦家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的诗句吗。我不仅有疑惑起来,当年如此美丽的悲剧确实存在吗?在我将步入夕阳时分,更企盼能寻得确定的答案。

      前不久,二都的江老师送我一本台湾新出版的《汪石青全集》。披阅之间,竞寻得了一直萦绕在心头而发生在八十多年前长宁湖旁的那段缠绵情事。

      这是一部诗集。在诗集的卷首,载有六都西递“锄经堂”主人胡嘉棠先生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撰写的“汪石青传”。其文曰:“君有族妹曰琼芝女士者,性慕风雅,爱君之诗,脱金钗为贽,请授业为女弟子。君赏其慧,教之诗,唱酬甚得。而乡俗闭锢,黯于见闻,有菲锦蛇弓之谤。君太息曰‘独清非清,不狂谓狂,吾安能以皓皓之白,受物之汶汶乎,斯世悠悠,于我已矣。’乃赋《游仙诗》三十首,偕琼芝共沉于邑之屏山湖。时为民国丁卯孟春之九日。”民国丁卯即1927年,距今足有80多年了。


      汪君名炳麟,字石青,家居黟县二都玲山。其父亲经商于芜湖,故幼年随父客居于鸠江,就读于教会学校圣雅各中学。15岁那年,石青的父亲病逝,家境一落千丈。他只得终止学业,回到老家黟县,以教书为生。汪君“丰姿挺拔,神采飞扬,清眸炯然,照人若秋水,论古今诗文精粗,言若泉涌,声宏而音锐。”才华风流的少年,自然会受到貌美性雅的少女青睐。受过新文化教育的汪君,也就自然会拜托宗族束缚、礼教禁锢,而与有着共同爱好的琼芝族妹走到了一起。在黟北美如画屏的青山下,他们倘佯在小溪边,谈诗论赋;漫步在竹林中,填词和曲。其情真意切、情投意合,我们从他们留下的唱和之作中,便深切可以感受到。

[南仙吕·新秋慰琼芝]

      (步步桥)容易新秋来庭院,凉味摇深浅。红蓼岸,白云天,莽莽苍苍,西风一片。岁月太茫然,系流光靠不住垂杨线。

      (醉扶归)那答是,夕阳芳草天遥远;这答是,菡萏香消白鹭拳。疏钟醉透暮林烟,新愁付与残霞卷。似这般,蛛丝曲槛一年年,不见我,心儿早比蛛丝软。

      (好姐姐)打胡缠,消磨万千,若不是从头黽勉,问愁城百雉生涯怎自延。君须辨,何妨力向魔城战。落得神从劫后全。

      (尾声)休嫌浪把开怀劝,若说悲秋我亦然。请与你,抖擞精神聊过遣。

[南仙吕·石青夫子谱曲寄慰,敬和一首,女生汪阿秀琼芝]

      (步步桥)又是秋光来梧院,蝶瘦腰肢软,醉了海棠烟。我早是,蕉萃西风,柔肠似剪。暮色落蝉边,柳丝儿绾不住斜阳线。

      (醉扶归)芳草一片流云劵,镜里红颜不似前,番番水火炼青莲,兰心细碎无人见。落得个吟魂一缕化秋烟,眉梢锁住愁深浅。

      (好姐姐)最凄然,痛裙钗可怜,被胡卢儿将人闷软。且休问,花愁月病,但把金卮慰盛年。承相劝,千般折磨甘无怨,检点诗情结酒缘。

      (尾声)分明是,偿还业债三生欠,一寸心灰死复然。相赏的,弦上清音扶月颤。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和唐婉的不幸婚姻,还有他们题写在沈园粉墙上的的唱和《钗头凤》。两首词情感哀怨,委婉曲折,如泣如诉地向世人讲述了历史上这位大文豪曾经演绎的爱情悲剧。这两首《钗头凤》也成了与古时《孔雀东南飞》双峰并峙的千古名唱,不绝于耳。以致千年后的今天,绍兴沈园也成了人们旅游的一处亮点。


      汪君,阿秀与陆游、唐婉相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爱诗词,追求自由爱情,在封建宗族。陈腐世俗的威逼下,义无反顾地作出了以死抗争的抉择却更令人钦佩。透过历史尘封,长宁湖的往事逐渐清晰了。“鸳鸯湖”的命名,正好说明了善良人们的美好祈愿,长宁湖的诗意,也因此更加浓郁芳醇。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长宁湖畔,湖水依旧是平静清柔,杨柳也亦然是风拂依依,而长宁湖的故事却随着时光的梳理却更加美丽飘逸。我想,也许在不久的那一天,有智者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文化旅游提升元素,长宁湖畔也许会竖起汪君与阿秀的诗词碑刻,甚至屏山村水口园林会成为黄山脚下的“沈园”。到那时,这幕充满诗意的美丽动人悲剧也必然会流传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02:42 , Processed in 0.0890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