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醉竹带你探访“花山谜窟”

[复制链接]

71

主题

71

帖子

21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0:03: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什么年代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

        以下所有摄影作品均由方红光(网名:黄山醉竹)拍摄。


        你听说过花山谜窟吗?今天,醉竹带你一起去探秘“花山谜窟”。

        花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篁墩至歙县雄村之间的屯光镇新安江南岸,距屯溪火车站12公里。它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因为山上春天开有大量灿烂的杜鹃花,被当地人名其为花山。未曾想,偶然发现的石窟,却让这个小小的花山,走向全国,名扬四海。



        花山谜窟离黄山市区不远,从市区出发,只需要20分钟左右车程,于是我决定去探访这千古之谜。一天上午,带着这些谜团我们来到了传说中这神秘的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不同于国内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开凿的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群。之所以称之为“探访”,是因为花山谜窟的千古之谜。

        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什么年代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


        这里有神秘的传说、这里有精湛的文化 但这些石窟到底是何人开凿?何时开凿?为何开凿? 虽然有徽商屯盐说、史前文明说、功能转化说、采石说、皇陵说、山丘说、道家福地说、贺齐屯兵说等猜想,在花山谜窟国际论坛上也是争论不休,但结果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来到花山谜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草原。有很多人在这里拍婚纱照。也有很多人在这里骑马游乐。




        走进景区门口,从外面看这座山体,与别山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你很难想象它已经是被完全掏空了的。现以探明的石窟有36处,其宏大壮阔、玄妙奇巧的石窟景象在全国实为罕见,其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独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目前开放就只有2、35、24号洞窟,其他的都没有开放。我们首先进入到的是2号石窟。此洞在半山腰,如同地下长廊一般,洞口呈虎口张开之势。入洞后随坡下延,凉气浸淫,回望洞口,早已雾气腾腾。






        向右边一转,入内方知廊中有廊。其走向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洞内有几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组成一个宽大的地下长廊。


        接下来参观的是35号石窟。这个洞窟是目前发现最大的一个窟。进伸160多米米,落差有25米。这里一共有26根柱子,基本是以三角形排列,可见古人很讲究科学,三足鼎立是最稳当的。

        这里的墙壁上还堆积了一些碎石料,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清理出去? 凿痕文化,石窟内所有岩壁上当年的凿痕印至今依然清晰如昨,石窟内十八种凿纹,鬼斧天工,有的似天象中的云鳞,有的似鸟兽中的羽毛,有的似植物中的叶脉,有的似山水中的水波这些奇妙美丽的凿纹各种漂亮的纹理均匀的凿纹,据说35号洞里的凿纹就有18种之多。



        石窟群洞内空间奇大,结构怪异,有的层层迭宕,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荡漾,迂回通幽。 而且洞中无壁画、无佛像、无文字,因此疑团丛生,成为千古之谜。尤其是有两个石窟的洞口就开在新安江的水中,更让人一头雾水扑朔迷离。如果你有兴致,不妨前去探访一番,千年之谜,期待有心人去破解。





        花山谜窟谜团还在于,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信息记录。另外,石窟的开掘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续时间、开掘者身份等谜团至今未解。


【温馨提示】花山谜窟,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屯溪区与歙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距市中心12公里,黄山火车站坐公交车不到30分钟便抵达。

        如果您是带着相机进到山洞,在出洞之前,建议用塑料袋将相机包好。出洞后不要立即拿出相机,要等外部环境温度与相机的温度恒温,这样才能避免相机因为温差而起雾,造成短时间内无法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7:17 , Processed in 0.0835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