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亦宦亦儒亦教的程大昌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9

帖子

8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22:57: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大昌,字泰之,南宋休宁会里(今商山洪里)人。10岁能文,不到30岁,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考中进士。应为休宁较早的进士之一,在其之前全县进士不过二十余人。大昌卒于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享年七十三。卒后,宁宗赠少师、谥文简,故人称程文简公。
世人常以“三朝元老”誉资格老者,程大昌却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世间少有,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物。
历宋四朝,程大昌均能得到当朝的赏识,仕途一直非常顺达。他一生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共计36年,几无挫折。高宗时主吴县簿,后为秘书省正字。孝宗继位即迁著作左郎、继而升国子司业、权礼部侍郎。后外派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曾主修清江县破坑、桐塘两堰。淳熙二年(公元1175),召为秘书少监。孝宗、光宗两朝先后担任泉州、明州、建宁府的知州或知府,属地方大员。官职最大时,曾代理过礼部尚书。虽是代理,但已是正部级的高官。程大昌之所以受到器重,后人以为他为官从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且能为民着想。在地方任职时,有关部门拟加征酒税,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加税于民。程大昌可称为良臣。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朱熹)的重要分支,程大昌是新安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他开新安理学之先河,时人称其为新安先哲,一时与朱熹齐名。宋代著名学者俞鼎孙编辑的《儒学警语》共七集。其中第二集《演繁露》、第四集《考古篇》都是程大昌所撰。可见程大昌在南宋当代就受到一些学术精英的重视。有学者认为程大昌在整个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他的著述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禹贡论》和《雍录》。两书都可算作地理专著。后世以为对研究宋以前历史地理均有不小的参考价值。《禹贡论》现存北京图书馆。程大昌治学非常严谨。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佐证。有一次,他给孝宗讲解《禹贡》,孝宗忽然问:“你对中国的山川非常熟悉,塞外你是否也很清楚?”程大昌实事求是地回答,只是听到一些,也只是传说,“臣安敢以不知为知也。”过后,他将此事牢记于心。经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北边备对》一书。除此,他还编写了大量具有政治、军事意义的书籍,传世的诗作也有不少。只是《程文简集》20卷已佚,实在可惜。程大昌因学识渊博,在朝曾直学士院,加敷文阁学士、进宝文阁直学士、最后进龙图阁学士。程大昌可称大儒。
程大昌还非常热衷于教育,曾担任过教育官员。程大昌中进士后不久,父逝,丁父忧在家呆了几年。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其为太平州教授(相当于市教育局的局长)。第二年,召为太学正,试馆职。虽是学官,官职也不高,却见朝廷对他的器重。绍熙五年(1194)被封新安郡公。不久,因年事高致仕,返归故里。史载,他回乡后还亲自讲学于西山书院。返乡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有史料说位于会里的西山书院就是程大昌所建,最迟在1189年之前。应是孝宗晚期,此时他正在外为官。可见他心系家乡、心系教育。今人当效之。休宁在两宋共建有书院5所,而全省才有26所,西山书院是休宁最早的书院之一。程大昌积极为家乡教育效力、晚年还亲上讲坛,亦可称为师尊。
良臣、大儒、师尊集于一身的程大昌,邑人当永记之。


洪里新学校

(补录:其实休宁宋代书院不止5所。近日,鄙人在一部黄氏宗谱中的《新安黄氏文献录》中读到一篇《翠岩书院记》,上有一段文字“书院在休宁五城,建于南宋。有屋120楹,田数百亩以为食,来者养而教之。岁久毁田侵业,书院几无矣!” 这段文字表明南宋时,休宁在五城还建有一个翠岩书院,而且规模还不小。其性质犹如近代之师范,学生吃住全包。只是管理不善,书院存世不长,故史籍多未收入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14:05 , Processed in 0.7287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