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介绍

[复制链接]

57

主题

57

帖子

17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9:3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景点介绍         




◆ ◆ ◆

细数革命老区石屋坑的红色景点


石屋坑,休宁西南边陲、万山丛中的一个小村落,这里飞瀑流泉,落英缤纷,倚山而建的古民居层层叠叠,寂静而安然,仿佛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中心,是坚强跳动的红色心脏。



                 石屋坑永远是红色的,这样坚贞的红色浸染在土地里,更留在老百姓的心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每年的春天,在石屋坑的青山之上,都会开遍火红的映山红,漫山璀璨的嫣红映着铁骨铮铮的村庄,是石屋坑最美的春色。


景点介绍



●流芳亭


流芳亭占地110㎡,亭为三角形,象征皖、浙、赣三省,1993年7月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休宁县人民政府等有关方面筹资在石屋坑村口建成。



         流芳亭亭中纪念碑正面碑文记录了在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石屋坑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齐心协力,奋勇抗敌的英雄壮举;反面镌刻着当年的红军独立团政委、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毓标少将1985年10月10日写就的《石屋坑往事》( 三年游击战争,石坑贡献最优。只为革命需要,甘愿流血抛首。全仗赤诚群众,使我活动自由。敌虽进村驻守,省委高枕无忧。我登高楼议事,敌在村中盲游;我开群众大会,敌倦龟壳发愁;我军经村通过,无须丝毫担忧;人民功如繁星,恕我未能叙就。今日有幸尚存,更加怀念战友。胜利来之不易,先烈永垂不朽),这首诗深情回顾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敌的峥嵘岁月。



   


   
●红军屋


红军屋始建于1932年,1933年年底方志敏同志经过石屋坑、岭脚到婺源樟公山革命根据地时曾在此驻足,故取名“红军屋”。解放后一直是村民们做茶的茶厂、木制油榨厂,1995年后,私人开始购买小型的榨油设备,老屋开始荒废,直至2009年底,汪村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筹资二十余万元对“红军屋”进行修复性建设,现已被改建为村民议事中心。  







●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

该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系村民张志周老宅,为砖木结构的民房,共三层:

一楼原为房屋主人居住,为三开间,大厅右边是厨房兼楼梯,左边是一间厢房和正房,正房是主人卧室,厢房是缝衣室,这张长条桌只有两只脚,不用时可向上翻起靠板壁固定,这样就可架设床铺睡人。

二楼是省委书记关英及刘毓标等省委领导人即在此房居住和研究工作。二楼现在还保存有前后两间房,当年关英住在后房,刘毓标住前房。房中只有简陋的床。楼阁厅正中是一张可收折的方桌,省委领导开会办公生活都在此桌上。

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及一楼(右上)、

二楼(左下)




三楼作为省委机关办公、放哨及印刷的场所。楼前有两个六边形窗口,从窗口一眼就能看见村口水口林和小岭头小路,右边是农家晒台,从这里可以望见大半个村庄和通往赣公山、红军洞小路。当年旧址前面没有现在这么多房屋,从三楼可以将外面看得一清二楚。



                         旧   物




●小岭头战役指挥所

小岭头战役指挥所:建于1929年,两层砖木结构,1937年后,皖浙赣红军独立团开回石屋坑休整,刘毓标、李步新等坐镇此楼指挥小岭头战役。




●红光桥


红光桥:1965年8月建造,长16米宽4.5米。当年游击战士转战通过此处。





●红军夜校


红军夜校: 原为石坑茶厂,占地310㎡,共两层。

一楼:当年没有电,为方便老百姓做茶、磨玉米、榨茶油,村中族长筹资利用山泉水落差建成水车、水碓、水磨及水车带动的揉茶机等设施,1983年后,村里修建了小水电,茶厂安装了电动茶机,老式的水车被封存在地板底下。近年来,现已重建水车和修复了两台水碓、水磨及四桶木制揉茶机,展现老式水车风貌。

   
   

                              红军夜校一楼茶厂



   
     木质揉茶机         红军夜校一楼水车二楼:1935年4月,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按省委要求进驻石屋坑,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他们利用茶厂二楼创办了“红军农民夜校”,教穷苦农民看图识字,其真实目的和讲习所是一样的,就是为将来革命的发展培养一批工农干部。二楼红军夜校现修缮为陈列馆,通过图片介绍、红军遗物等展示了在1935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村作为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和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的一段红色历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

红军夜校陈列馆           
             红军旧物           


正面是一幅大型广场主题雕塑,用18名革命烈士斗争形象表现了老区军民不怕牺牲、

●烈士纪念广场


士纪念广场于2012年8月1日破土动工,次年年底竣工。广场占地1936平方米,象征1936年皖南红军独立团进驻石屋坑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广场正面是一幅大型广场主题雕塑,用18名革命烈士斗争形象表现了老区军民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场景;左边镌刻有“红军从这里走来”七个苍劲大字,右边镌刻有隶书《前言》,介绍石屋坑革命战斗史;广场下方安放着18名烈士的墓穴碑。


在雕塑的左上方山腰屹立了一个直径7米的大红五星,显得光芒万丈。广场地面、通道石阶均以当地青石铺成,加上广场内外种植的映山红、柏树、红豆杉等乡土树木,以挺拔浓郁、自然苍劲的气质映衬皖浙赣老区深远的革命历史文化。


         三友树:红豆杉、桂花、天竺桂


   ●红军古道


红军古道:沿着这条古驿道往上走可以通往小岭头战役遗址,到达江西婺源坨川。1937年1月一天,皖浙赣红军独立团开到村中宿营,次日晨,敌四十六旅闻讯赶到。在农民团员陪同下,关英、李步新、刘毓标等红军首长,沿古驿道上山察看地形,选择小岭头进行伏击。经过一天激烈的战斗,生俘敌副连长一名,毙敌数十人,缴枪百余支。战斗打响后,全村群众通过这条古道烧水送饭。战斗结束,全村群众又沿着这条古道将四名红军战士的遗体抬到小岭头樟树下埋葬。后人称这条古道为“红军古道”。     



   红军古道
部队官兵“重走红军路





●红军议事台


“红军议事台”已被列入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站在“红军议事台”,可以俯瞰全村,一个充满徽韵的红色村庄呈现在游人面前。




        



●红军棚



从1935年5月至1937年三年中,石屋坑一带共建了十五个秘密棚,关英、刘毓标住葛藤坞棚;李步新、胡日进住螺丝塘棚;野猪塘棚倪南山、张志流、胡秀美等人住。每个棚都确定专人负责联系和安全工作。




红军棚修复前红军棚修复后   






   ●红军洞



六股尖山上有多处红军洞,红军部队当时以这些山洞沟壑为依托,英勇机智地同敌人斗争,是部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最有名的就是刘毓标当年居住的“石狮洞”, 此洞位于半山腰,由一整块石壁开裂形成,宽约10米,深6米,洞中最高1.2米,洞中狭窄处只能平睡一个人。站在石洞外可俯视整个石屋坑村庄。



●红军战壕


六股尖山上共建有三处红军战壕,分别座落在小岭头、平鼻岭和龙池降,长度分别为100米、120米和200米,均为露天战壕,于1935年7月建成。目前,除种菜种山致小岭头战壕迹象不太明显外,其余两条战壕遗迹清晰可见,龙池降战壕特色更显,呈“凹”形延伸排开,伸至半腰。


         
   村民探秘红军战壕

                  

     红军战壕


  ●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位于六股尖山上,共有三处。每处红军医院都是木条竹片做墙,盖上树皮箬叶为顶,占地40平方米左右,能住50余人。

红军医院是由石屋坑农民团修建的。当时红军医院缺少医生,医疗条件十分艰苦,大多靠草药、土方医治,效果甚微。石屋坑农民团得知后便四处打听、想方设法寻医救治、采购药品。经过多方努力,除少数重伤员医治无效身亡,大部分红军伤员都在这里治疗康复重新归队参加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03:10 , Processed in 0.0730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