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书院 |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0

帖子

15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1:5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徽州.记忆”


徽州深厚的教育底蕴和一个个科举传奇,其实,归功到底,这些教育成就得益于徽州书院的发展。


徽州自古就享有“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礼仪之乡”的美誉。宋元以来,徽州书院发展势如破竹,成为了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徽州地区教育源远流长、读书风气浓郁、人才荟萃、名人辈出。


走进徽州古村落,漫步于山水之间的学府书院,仿佛可以聆听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朗朗读书声,那样的时代,那样的院落,那样的人,曾经那样地给了岁月慰藉,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 “徽州古村落”


徽州子弟通过读书而入仕,仕途不畅则入贾。入仕入贾,皆为教育之功。明清时期徽商雄踞商界几百年,富庶的徽商更是出资办学,传承文化,使得徽州书院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今天,徽徽就带大家走进徽州书院,感受其中独特的文化魅力!



宏村南湖书院


▲ “宏村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位于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始建于明末,原为一所规模很大的私塾,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曾是不少官员和科学家的启蒙学堂,是一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是讲学场所;“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空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为内苑。书院前饮一湖碧水,后面依着连洞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让人感到其乐无穷。


古之徽州自宋代以来对教育便非常重视,在徽徽看来,宏村汪氏祖先能将村中最美的环境构筑书院,更是体现了徽州古人对读书的看重。


歙县紫阳书院


▲ “歙县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是全国著名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宋淳六年(1246年)徽州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郡守韩补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倡“文公之教”,讲学人员也都是当时的理学家。


紫阳书院之名来自于朱熹,朱熹号紫阳,生前曾两次回徽州祭祖并讲学。为纪念朱熹同时也为弘扬其理学,全国各地都办有紫阳书院,尤以徽州的紫阳书院名声最响。如今的紫阳书院牌匾和残留遗址,矗立在歙县中学里,但古代书院的书卷文化气息仍飘香至今。


雄村竹山书院


▲ “雄村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位于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建造起源于徽商,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竹山书院作为书院代表,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据传,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饴富甲天下,但却有着浓厚的儒家情怀,在辗转病榻、弥留人间之际,再三嘱咐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在家乡雄村雄溪畔修筑书院。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的竹山书院终于在清乾隆20年(公元1756年)前后建成。


竹山书院的建造深深地印上了徽州商人独特的思想印记。跨进书院大门,厅堂宽敞明亮,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意在勉励后学之士,又巧妙嵌进书院之名。



▲ “雄村竹山书院”


据史料记载,仅明清两代,雄村曹姓学子中举者就多达52人,其中还有状元1人。竹山书院总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和周边的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相互映衬,蔚为壮观,构成了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典园林,自清乾隆以来为古歙一派胜景。


清朝初年,徽州一府六县,仅书院便有54所,而作为启蒙教育的宗族学校和私塾更是不计其数,但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雄村的这所竹山书院,成为古代徽州教育昌盛的缩影。


歙县问政书院


▲ “歙县问政书院”


徽州人杰地灵,历来乡绅巨贾、圣人雅士层出不穷,歙县有山名为问政山,山间有一书院,乃众人谈论政事之地,是为问政书院。


古之问政书院,各地前来寻访之士甚多,院内香火不断,院外门庭若市,近来却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后因抢修,用料粗犷、梁柱硕大,将徽派建筑造型雄伟庄严的特点尽数展现, 因其独特历史价值为后世文人墨客、有志之士所青睐,往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黟县碧阳书院


▲ “黟县碧阳书院”


碧阳书院,位于安徽黟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谢廷杰创立于城南碧山之阳儒学旧址,故名。现存的书院建筑是清嘉庆十三年 (公元1808年)复建的,坐落在县城以南迎霭门外的学府山上,这里环境幽静,书院透着的儒雅气息令人畅然,是办学读书的理想之地。


现今保存完好的崇教祠内四壁镶嵌有“公议碧阳书院规条”等碑石七方,属珍贵文物。


休宁海阳书院


▲ “休宁海阳书院”


安徽休宁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至今拥有1800周年的建县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先后诞生了19位文武状元。


而海阳书院原名还古书院,建于明代,曾几易其址。现书院是在东山书院旧址上,按照清同治年间的休宁城郭图原貌,于2008年复建的一座徽派建筑,书院宽15米、进深17米,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历时10个月建成。匾额“徽州海阳书院”由季羡林题写。



岁月荏苒,沧桑变迁,有些古书院已经泯灭于历史长河,有些尚余残垣断壁。


徽州书院的存在不仅仅是徽州地区重要的教育场所和文化符号,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地方积淀着底气,为这个灵秀之地,培养着一种人文力量以及地域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16:58 , Processed in 0.7241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