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宋八大家笔下的父子进士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0: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抗(998—1051年),字和叔,北宋黟县古筑村人,自幼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只得寄住在山间一座寺庙中。孙抗学习十分勤奋,时常“步行借书数百里,登楼诵之而去其阶”,终于达到“博极天下之书”的水平,做文章,数百千言一挥而就。

天圣五年(1027年),同学究出身,(唐宋时期,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补滁州来安主簿,洪州右司理。宝元元年(1038年),孙抗再次科考,登进士甲科,知晋陵县,继而调任浔州知州。当时,浔州人少读书,孙抗便将寺庙改作庙学,召吏民子女中优秀者,并亲自据案讲学。于是,旁州的人皆来学,学者由此遂多。

庆历二年(1042年)擢升监察御史。在朝直言敢疏,后因奏事不合而自劾。乃知复州,又通判金州,知汉阳军青州。稍迁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提点江南西路刑狱。时广源州壮族人侬智高率众反宋,已担任广西转运使的孙抗出兵二千,以助英、韶。由于他“驱散亡残败之吏民,转刍米于惶扰卒急之间,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而师饱”有功,官至尚书工部郎中,散官至朝奉郎,勋至上骑都尉。孙抗累年“乘险阻,冒瘴毒,经理出入,起居无时”,于皇佑三年三月初七卒于任上,终年54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临川王荆公安石,为其写《广西转运使孙君抗墓碑》,并收入《临川先生文集》,文中曰:“歙之为州,在山岭涧谷崎岖之中,自去五代之乱百年,名士大夫亦往往而出,然不能多也。黟尤僻陋之,中州能人贤士之所罕至。君,孤童子,徒步宦学,终以就立,为朝廷显用。论次终始,作为铭诗,岂特以显孙氏而慰其子孙,乃亦以诒其乡里”。

孙抗生有五子:孙适(適shi)、邈、迪、适(kuò)、遘。

长子孙适(1027—1055),14岁离开家庭,前往江东求学于临川王安石,“议论著书,足以惊人”,以聪明颖慧而受到王安石赏识。庆历六年,孙适考中进士,始为工部御史,后为永州军事推官。“父卒,万里奔丧致疾,不忍废事。既葬,携扶幼老,将就食淮南,疾益革,遂卒于池州大安镇,实至和二年”,终年28岁。王安石得知孙适卒,非常伤心,特作挽辞一首:“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名与碑长在,魂随帛踅还。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俯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王安石全集》卷三十五)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丰曾文定公巩,为其写《永州军事推官孙君适墓志铭》,文中曰:“君于学问,好其治乱得失之说,不狃远卑。于为文以古为归,不夸以浮。虽素羸不废书,虽近不怠以止,既肆而通矣,而不得极其至”。

父子同为进士,父子均由唐宋八大家撰写墓志铭,可谓黟县人之殊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19:09 , Processed in 0.0692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