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汪口碣一一曲尺堰轶事!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帖子

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5:13: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自古就传古代五大建筑奇迹民谣,江湾祠堂,汪口碣,方村牌楼,太白塔,朗湖燕嘴无消息!汪口碣就是其一焉!汪口碣又名曲尺堰乙,在汪口村头河中。碣呈矩形故称曲尺,用鹅卵石砌就,长360尺,宽45尺,县志载乃是清代著名学者江永设计,经历200余年,亦完好无损矣!先谈江永,婺源江湾人氏,字慎修,也称慎斋。清代,乾隆年间成著名学者,通经学,音韵学家。本可进仕,江永自幼读书过目成诵。乾隆初,儒臣纂修三礼疏,礼部取江永所著,礼经纲目考订,请江永赴京答解疑义,乾隆帝慕其名,昭命进见,在金鵉殿见乾隆皇亦讲不出话来,故只是贡生矣!其生于1681年,卒1762年,享年82岁。一生勤学,办书院广纳弟子。清代嘉庆年间,婺源金榜学者戴震,就是江永弟子也!言归正传,汪口碣真的是江永首设计建乎?吾访婺源七八岁老人七百余,也有谈汪口碣故事,其实汪口碣有近千年之历史,绝不只是二百余年。汪口村在古代也称双河口,有两大河流在汪口融汇。主流乃段莘水,另一是江湾水,段辜水古称东北水,源发五龙山在港口汇武溪水经洪村达汪口,流长已百余里,天然落差近两千尺故河流湍急,俞昌长子汪口俞氏一世祖,迁来此处谓名莲池村,造莲池十八口,拦段莘水作碣灌溉焉!故首碣有近千年矣!到后来,婺源木行兴旺发达,段莘一带杉木作木排皆水路经汪口下蚺城去鄱阳湖外销。粗大杉木排过汪口石碣,至碣常损毁,缘为根基不牢矣!今见石碣矩形如曲尺,其碣基在水中,多不明了。其实石碣基牢固,乃是碣之上尽是青石板直竖排列,巩固了碣基。此设计乃是古代七百年前后一过客设计。传是四川成都李姓父子。李姓父子过路夜宿汪口,次晨洪水暴涨,桥毁不得奔前程,连几日李子与汪口俞姓女子恋。李子不愿随父回家,要娶俞女为妻。俞家欲留李子入嫯为婿,李父不允!俞家亦不肯将女嫁李子。僵持不得法,洪水退去,李父见汪口石碣坍塌,了或想一策,告俞家,言其乃成都有名石匠,见汪口石碣常坍塌重修建,自告有法治之不倒,条件是娶走俞家女回成都老家,俞家允诺!李石匠就用青石板竖砌挡激流。此法果善,俞家愿将女嫁李子,让李父将媳带回成都。临行李石匠告俞家,其是李冰后代也!汪口碣碣基再也不坍塌,然碣表面常被木排洪水冲倒。故看曲尺堰矩形设计乃是江永。其功德也是无量矣!然碣基疑是李冰传人设计建造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2:54 , Processed in 0.072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