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游记】不期而遇的婺源之深秋

[复制链接]

22

主题

22

帖子

6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 14:47: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8-3 14:50 编辑

婺源名气之响,让我从未有意去触碰。更何况只以为自己更愿意接近邻国京都的秋。近期思绪有些繁杂,欲寻秋色求远不得。因一老友反复推荐婺源的赋春民居,才偷得浮生一日半。





廖先生举着“赋春山居”铭牌早已等在火车站的出口,得缘遇三口之家,拼车而行。我无任何概念并未事先安排线路,随廖先生及他们的建议直奔篁岭景区。







中途经停一路边餐馆,猪油蛋炒饭,建议点餐妹加一些青菜可否。端上来的一大碗被吃的精光。10元,实诚啊!







一入景区沿山路顺时针方向,左手层层梯田,绿油油的,油菜苗茁壮着,酝酿着,下一季的油菜花金黄色漫山遍野是此景区极为出名的景色。我对一片金黄无感,总觉得单调乏味。下坡往晒秋之地。





依山而建的民居,青瓦白墙,层层叠叠,面朝阳光,在屋顶伸出根根粗壮的晒杆,圆形竹编筛筐一个个盛满了红色辣椒黄色菊花,远远望去,煞是热闹好看。一群群人,长枪短炮,抢占地盘。更多的是老年男女。最奇特的是一群人端着相机朝着同一个方向或同一个取景点。对此无语的我急急避开如此新新人类。







沿着商业街往里走,偶见做饮食的店家映入眼帘的窗景,也很是醉人的。





一挂挂玉米晾晒在竹竿上,背靠着青山,秋天的色彩就这样硬生生地闯进了视线。





秋意浓浓,有些开过了的菊花一盆盆背靠着土墙,阳光下,别有一番花老珠黄的韵味。





墙头上挂晒的玉米似乎已为装饰,缺少了本真的气息。我太挑剔?







往上山的方向走,无目的东张西望,好像总躲不过那一片晒秋。一株老银杏枝叶悬挂在空中,或摇或摆,色泽尚未金黄。







山上下来后入一院落,冷清清的。不过,午后阳光下,院落的不经意的美很得我心。不张扬,不抢色。秋天是一个让人沉静下来的季节。





经历风雨后的灰黑斑驳的白色墙壁,呈现出年岁久远的痕迹。







离开人潮拥挤的晒秋之地,往梯田走去。和煦的阳光让墨绿油亮的梯田多了几份明媚。





远远就被一株火红的树吸引,还怀疑是不是人工装饰树,朝着那团火红走过去。





沿着上坡的山路,仅有的三棵大枫树突兀地间隔两米左右,金晃晃火红红的。很诧异为什么不是十棵或三十棵?三棵大枫树在这诺大的山林里略显的孤单。逆对着阳光,叶片硕大、纹路清晰、色泽红黄,我贪婪地想要抓住这绚烂的色彩。







阳光下,一个人行走,放空的状态。没有牵绊,没有负累。只听到山里的风声和自己的呼吸声,心境思绪由己定夺。看花非花,观叶非叶。一个人,活着,听到的多是世间繁杂的声音,间或总要给自己找一些安宁。





继续下山上山,满山遍野的油菜苗,期待着明年疯狂的赏花游人。我从山底爬到山顶,外套穿穿脱脱,享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与和煦的微风。





廖先生等在景区外,递过一袋洗净的野乌梅。口感极佳,微酸偏甜。野果子的味道,就是让你的口舌停不下来的味道。




天色渐渐暗了,来到民居已经默默黑。简餐后入住,上上下下侦查一番,甚是惊艳。



看点评廖先生是爱茶人士。每处可见茶案茶具,邀三五知己来此度假,品茶言欢也许真是个好地。





一夜的沥沥秋雨,第二日依旧六点起床。七点,撑着一把大雨伞,随着廖先生,沿着村里青石板路走往严田村的村宝---古樟!





远处的山黛青色,近处的稻田桔黄色,已收割完毕。河流不宽,水流缓缓,清澈见底,不知名的白色水鸟自在地游弋,猛地,树梢上的鸟密密地惊飞起来。细雨中,眼见的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雨停了后,水面平静的一丝丝涟漪。若你到了实地并不觉得河流的美,可在镜头里它就是那样安静的美。







一早,无游客的景,尤为珍贵。





沿着河边石道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有一些接待游客的区域与设施,想必游客惊破宁静山村,游人围着古樟爆棚也是可能的。





枯黄的稻田里散落着家禽,芦花母鸡、棕黑公鸡,健硕奔跑转眼不见。





一棵树,古樟,1600年,枝叶繁茂,张牙舞爪的根系四处抓地;一座桥,石桥,数百年,石板亮滑,依偎着巨树连接着河流,桥成为村庄通往外乡的必经之地。城市里长大的人不会对此情此景有太多的感触。可凡是乡村成长或有乡村情结的人多数在心底留给自己的一片净土与这样的场景相关。







我记得,小时候与奶奶回乡下,走乡间土路是一种喜悦,可走着走着会不耐烦地一直吵着问着,还有多少路?还要走多远?快到了吗?奶奶总是说:快到了。过了那条河,看见大伯家的屋顶。就到了。一棵树,一口井,一座屋,一条河......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名片。远离家乡的回归人看见熟悉的一物一景即会晓得离家近了。家到了。











如今的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只有住宅区的入口或精心打理或无人顾及的花坛、或明灰暗的楼道灯、或跺一脚才亮的感应灯等着晚归的你。当然高德地图可以带你去到这个庞大城市里你要去的任何陌生地方。





晨间漫步后回到客房,推窗,泡一壶茶。无论去到哪里,总会带着几包茶,给自己慢下来的时间。        此次民居里随处可用的茶具和茶几很是惬意。










早饭后,车行约20公里,进山去一古村落,源头古村。





已为景区自然是收门票的,60元每人。民居老板拿到是优惠价,40元每人。       窝在山坳里的村庄依河而建。左边是不高的山,满满的古树群,下层为田地。       河边的金达莱花色泽鲜艳,因雨水冲刷有些残破。花看似随意种植,野趣十足。







千年红豆杉及其他品种百年古树两排两层,被垒成的半圆形平台当作神物贡着似的。事实上真是神灵保佑的美好的树木!树神啊!







走过弯弯曲曲的村落,有一条沿河而筑的古道通往密密的树林深处,走约1公里,有一处独立院落的书屋。几乎废弃,可从门楣窗雕依稀可辨曾经的主人在此修身养性的淡泊从容之情。



















一路同行同吃一桌饭的为同一班火车过来的同住赋春山居的三口之家,童言无忌的男娃娃对我极友好。细枝末节均可一窥父母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三口之家的有爱互动。当被男娃主动邀请合照时,真是心花怒放啊。







下午,冒着雨,撑着伞,随廖先生走古道,下严田村到上严田村,来回约5公里。一路顺着稻田里的古道走过去。四周包围着云雾缭绕的层层的山、收割后的稻田或已经半尺高的油菜田。











廖先生一路娓娓道来,缓缓讲解,历史人文自然。远处,说一处凉亭,架在石板桥上,给赶考的书生歇口气、喝口水、吃口干粮。树、桥、亭浑然一体。好美!想到“廊桥遗梦”那桥的美怎可与此桥比拟!有些怨今日的烟雨,若是朝阳初升或是夕阳西下,那美还不勾魂?









路遇一羊群,头羊带领下过桥而入稻田。









快入上严田村时,一大片古树群守护在村口。












第一次看见如此古老的枫树!



老屋,斑驳陆离,有些墙体已经残缺不全,据说有许多老屋甚至猪圈羊圈等都已经被收购,等待着大规模的商业开发。





这个村又称“27进士村”,历史上重读书,考功名。村子里有一传统,只有出进士的人家大门可以关陇,而不出进士的人家大门是里外错开合不拢的,只有等到出了进士,方可将错开的门削平合拢。为了大门合拢,只有鼓励孩子读书考中进士。一方乡土一方习俗。读书压力比拼压力看来自古就有,望子女成龙成凤乃父母之最大心愿。百年不变的人之常情。我到如今这般状态,好像总算有些明白事理了。





村子里房屋间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地铮亮亮的,少见垃圾。我以为,非刻意,乃村风吧。








兜兜转转两个多小时,回程的路,天色渐暗。






一头老牛,等在路边。





远处是下严田村,暮色苍茫。前面在村子里走过的一座座老屋,堂屋里坐着的多数是老人或小人,昏暗的屋内几乎不开灯,电视机出着声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自己的日子。





民居的家常菜是阿姨做的,炖猪蹄加黄豆是我的提议。非常入味的家常菜。用心的待客之道。





第三日,一早赶火车,中途去了漳村,仅得图片一幅。板凳桥很怪异地跨在两岸之间,未引起我的好感。也许天气、时间、时机不对了。







匆匆婺源之行,因人因景而开心。我带走了一片枫叶,造型完美的枫叶,留作书签。回程的路上读《旅行的艺术》,刚看开头几页即心有戚戚。想起那年,与同伴在西班牙托雷多发生的故事......

谢谢自己,给了自己这样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02:12 , Processed in 0.73787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