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找寻徽州的历史碎片:古街长巷入汪口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13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8:11: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距婺源县城约23公里,因村前有两条河流交汇河中碧水汪汪而得名。据介绍,汪口古称永川,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也是古徽州商埠,水运发达,明清时期汪口商业十分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作为徽州与饶州重要水运商埠和物资集散地,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的区域商业中心。




      光阴荏苒,曾经的繁华已远去,留下的依然是秀美和古朴,村边河滨的码头遗迹一直保留至今。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散落在十几条古巷中,众多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徽州文化渊源。这里有很长的一条青石板铺砌的街道,实则是一条长巷,巷子的两旁大多是明清保留至今的建筑,也有后改建的房子,有的建筑里面雕龙画凤,有的建筑装璜也有现代气息。街道大约一里长左右,地面很平坦光滑,所有的建筑均连成了一个整体,没有半点错乱的感觉。








       沿着一条曲折的石阶往下,一座雄伟的麻石长桥赫然入目,清澈的河水从桥下流过。河床小半裸露,大大小小的卵石历历在目。河东岸古木参差,与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宛若人间仙境。走进汪口,极目远眺,三面环水的半岛村庄,青山环抱,村子看上去就像一条灵动的鱼,在宽阔的江面自由地浮游。一条随江而行的弯月形窄狭而长的街道,十几条贯通而下直达江岸的小巷构成了它那副完整而坚实的鱼骨,形成了明、清时代留下的原生态集市。过小桥往前走,进入汪口那弯弯曲曲的古街,你可以看到每一条与之贯通的小巷的巷名牌,夜光巷,赌坊巷,下白沙湾巷……,一个巷名就有一个故事。可以想象,当时那是怎样的一幅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景象。








       村里有个“一经堂”,主人俞念曾是清代的一个同知。他为官清廉,待人宽厚。宅子取名源于《三字经》中的“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体现了屋主人不将钱财留给后人,而要让子孙读书成才的愿望。宅子大门为石库门,门楼上砖雕精细,宅内的梁枋雀替、门窗护净都精雕细刻,十分考究。








       在狭窄的巷子里还藏着一座“懋德堂”。该宅是有着“业至三省,家有百丁”之称的巨商俞理臣的家产。俞理臣家财殷实,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在当地颇有声望。宅子取名“懋德堂”,就是希望子孙行大善,积大德。懋德堂的建筑装饰十分精美,从大门砖雕的精致,到宅内梁、栏、门窗木雕的华美,无一不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据说,该村雄伟壮观的俞氏宗祠在修缮时,大门的五凤楼就是俞理臣出的巨资。






      俞镇禄“大夫第”座落在李家巷内,圈围内设有陶瓷花槛装饰,正屋石库门枋两侧的砖柱底座石桑上,有“麒麟,雀,鹿”图案石雕;屋内雕梁刻栋,石板铺地;天井四边的“走马楼”宽敞恢弘。整栋建筑体现了清代中叶徽派官宅的建筑特色。清代“诰赠”的大夫也仿建了大夫第,但因不是“诰授”的大夫,宅第门枋上不能标挂“大夫第”,门枋底座的石雕,也只能雕刻花鸟虫鱼的图案。




    “养源书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专供孩童启蒙读书的场所。主人俞光栾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感“承先裕后励学为先,而励学则以储田为要”,为了让子孙有个好的读书场所,他特地建了这栋“养源书屋”,为了使书屋能长期开办下去,不因经济捆缚而中断,他以田租收入保障书屋的开支费用。又为恐不肖子孙将书屋田产变卖,特请县衙刻石行文,嵌于墙上,严禁任何人私相买卖。养源书屋及其墙上保存完好的光绪十年的文告,是汪口人“以法立教、兴教”的例证,它和“一经堂”一样,都是汪口人重视教育的产物。






       汪口给我极深的印象则是俞氏宗祠。四进四出的建筑在当代绝无仅有,保存至今的完美雕刻可以和故宫媲美。气势恢宏,巧夺天工。跨进大门,前面是一个小形厅堂,顺着两旁侧门进去,眼前是一个无顶的宽大庭院,地面全铺青石板。再往前的正厅,则是几十根柱子支撑的横梁、驼峰和斗拱。其上的雕纹有深有浅,有密有疏,既精致,极协调。各种人物动物和花卉的图案栩栩如生。大厅正中最上方有块蓝底镶金的匾牌,上题“乡贤”二字,可能是御赐之笔。往下“父子柱史”的形文横匾让我有跨越时空的感慨,或许其彪柄着俞姓人祖上的辉煌与豪迈。两侧的立柱上有一副对联:“史风千秋辈辈贤能皆俊杰,经文百代朝朝翰墨尽华章。”正堂名叫“仁本堂”,大约是取“仁者爱人,以人为本”之意吧!两侧是历代俞氏族人读书进仕的记载条文。大厅左右两侧的梁枋上,估计是历朝历代官宦的题匾,上面只有题词,没有留名。大厅正对面的立柱上也有一幅对联:“万古家风当感孝悌,百年世业乃在读书。”顺着屏风两旁往里走,则是宗祠的最上进。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四水归堂。厅的正中摆放着一个明代官员和他夫人的图像,供俞氏万代后人朝拜。从图像上看,这位俞氏祖上官的品级不够高,或许其贤伉俪德才双馨的缘故吧。顺着原路出正门,回首那气势如虹的建筑,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印证了代代俞氏人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的辉煌历程。







    晨曦之时,青烟绕囱,阳光衍射,人们继续着千百年来不变的生活方式,但突然有一天,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因旅游而发生了变化,这种男耕女织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当婺源再也承受不起徽州厚重的文化与历史的时候,文化悲剧就会开始。当地人和凡人一样,正逐渐的被现代化的一切所代替,并且这种方式已经渗透到了婺源县城,而如画的乡村可能会是下一个被现代化的目标。对于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个头衔,更多的是属于外地游人,而“围城”中的徽州遗民向往的恐怕是我们正打算摒弃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婺源是一艘承载着徽州文化的船,因为历史的变迁,搁浅在了江西这片土地上,而婺源的民居和文化却鬼使神差,因这个错误而保留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10:24 , Processed in 0.0764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