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挞粿——徽州文化的缩影

[复制链接]

39

主题

39

帖子

11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2: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挞粿是徽州地区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之一,早在唐代,徽州人远行就会带上挞粿作为干粮,至明清时期,挞粿更是成为徽州人必备的食品,无论是外出经商、求学、上山下田甚至是平日里的早餐,挞粿都是徽州人的首选。

  香椿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早在汉朝,就食用香椿的记载,曾与荔枝一起作为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苏轼《春菜》盛赞道:“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徽州人的最为钟爱香椿粿,香椿是最早发芽的乔木,徽州人取其“早发”之意,将香椿粿美名为“招财粿”,丈夫外出经商时,妻子总会为他做好9个香椿粿当做路上的干粮,希望丈夫早日发财,寓意“九(就)要早发”。

  香椿又称白椿、香椿芽,属楝科,含钙、磷、钾、钠等成分。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滋阴润燥,润肤健美等功效。

  典故来源:

  据传:红顶商人胡雪岩,在14岁成亲之后,根据徽州传统,到杭州学习经商、临行前,其妻为他擀制了十几个挞粿,有香椿馅、雪里蕻馅、豆黄馅等、还有一包自制的豆豉作为路上的干粮。少年胡雪岩沿着新安江溯流而下,到了杭州一家钱庄做学徒,一进门,就看见了老板的仅5岁的少东家,胡雪岩灵机一动,忙招呼少东家:少爷、我这里有好吃的,你看!说着就将还没全部吃完的两个挞粿和一点豆豉递给少东家吃。钱庄的少爷珍馐海味吃惯了,还真没有吃过这种山里食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同时也喜欢上了这位山里来的少年,由于这种关系,胡雪岩得到了东家的赏识,别的伙计十年才能出徒满师,而胡雪岩仅仅三年就升为钱庄“跑街”(相当于营销部经理),从此一步步走上了辉煌的事业巅峰。胡雪岩发迹后,没有忘记这位做的一手好粿的原配夫人,始终最为尊重她。

  徽州的大学者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常有徽州老乡去他家作客,胡适夫人江冬秀常做徽州挞粿招待客人,人们都说冬秀的挞粿做得地道,吃了她做的挞粿一股思乡之情悠然而生,从此,“秀嫂挞粿”誉满京城。呦品味胡适对挞粿还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徽州故地地少贫瘠,正是一代又一代徽商背着挞粿走四方创业,才有今日的徽州,是“大徽州哦”养活了“小徽州”,挞粿最能代表徽商的徽骆驼精神。

  梅兰芳在上海大世界演出之际,特别到上海馆“大中楼”品尝了挞粿,并题下了“徽州挞粿、古风古味、名不虚传!”几个大字。

  直到现在,徽州家家户户还有做挞粿的习惯,民间更是有“脚踏一炉火、手捧一挞粿,除了皇帝就是我!”之说,足见挞粿在徽州人饮食中的地位,而且结了婚的小媳妇、大嫂之间更是有着互相攀比的习俗,谁家的粿做的最好吃、谁家的日子就会越红火,就会越来越兴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3:51 , Processed in 0.5951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