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婺源的那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3

帖子

2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9:28: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那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里小编和你说叨、说叨!

傩舞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舞蹈。
婺源原始的傩舞远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前,是中国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活资料"。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比鬼疫更凶猛狼狞狰之傩神,随着强节奏的鼓点,跳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
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歙砚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澄泥砚、洮河砚、歙砚)中的歙砚是婺源四色特产之一。
因为婺源曾隶属于歙州,古代物以州名,龙尾砚叫歙砚就顺理成章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道:“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说明龙尾砚既有金属的声音,又有玉的品质。龙尾砚有金晕、金星、眉子、罗纹等分类。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




婺源三雕
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婺源三雕,是江西省婺源县传统的汉族雕刻艺术。
走进婺源县的古宅,常常被跃入眼帘的精美雕刻所震撼:在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恰到好处地布满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这些夕日官邸或商宅中的华美装饰,如今留存在寻常百姓的民居里,仍然向世人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3:50 , Processed in 0.77152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