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升最后的日子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166

帖子

4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6: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69年,朱升以年高得请,致政而归。按照其子朱同的记载:

“冬末再行,寻以年高得请,致政而归。明年庚戌冬十二月,以疾卒,年七十二。”
寻,就是不久的意思。应该是在1369年初就告老还乡了。《明史•朱升传》也说:“踰年,请老归,卒年七十二。”
踰年,就是刚刚越过1368年的意思。照此计算,朱升在徽州最后的日子满打满算有将近两年的时间。
最后的两年时光,朱升是怎么度过的呢?
从朱升《朱枫林集》和朱同《覆瓿集》里,我们大略可以梳理出几件事来。
一、祭奠赵汸,为《赵东山文稿》作序。
《朱枫林集》有 《祭友赵东山文》:
“维洪武二年十一月己酉,朱升哭于子常学士之柩,薄奠而昭告之曰:“呜呼!子常而止斯耶?以造诣之学,而不见是于人。以设施之才,而不克用于世。壮岁以病为常,奄忽出于意外,此老友之来哭而以为憾者也。学力不虚其聪明,著述不虚其学力,其道可以继先传后,其业可以见古人于地下,在吾子常亦何憾焉”?
独念夫招提之别,期于会聚。暮年曲尽情谊,倾写疑难,使彼上性平道,业之相与者,冰泮春融,无复遗憾,而不得遂,则命也巳。寓哀一奠,尚鉴其诚。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查 詹烜《东山赵先生(汸)行状》:
“己酉,起山林遗士共修元史,先生在召中。暨竣事,得请还,未几,疾复作,十有一月丙申而先生捐世矣。得年仅五十有一。”
赵汸,字子常,学者称“东山先生”。《四库提要》上说他“归,未逾月而卒。”
朱升和赵汸是老友,元至正癸未(1343年),“闻资中黄楚望讲道湓浦,偕赵汸子常自随往从游焉。”
对于赵汸其人,以及他与朱升的学问交流和友情以后有机会再说,此处不表。
赵汸在丙申日过世,朱升前来祭奠是在己酉日,推算起来,应该是在赵汸逝后的第13天。
赵汸故去后,他的学生王德茂把老师平日里写作的诗文收集起来,找到朱升,请他“选其涉于教道,可以开发疑难长见识者,刊而传之。”这个集子应该是《东山集》。朱升还为它写了一篇简短的序言。这篇序言也收在了《朱枫林集》里了,名叫《集东山文稿序》。
二、撰写《送夏通判还金陵序》,为夏通判饯行。(详见5月3日文 《朱升之子朱同《石门读书图记》告诉我们……》)
在这篇序里,朱升自己说:“升归田山中,抱疾三时,而肺病乘之,不能出户。”
这应该是1370年的事了。所谓“三时”,当做“春、夏、秋”解。疾,指小病,就是身体一直不舒服,抵抗力下降,结果被肺病入侵,严重到不能轻易出门了。
三、作《向明楼记》
根据朱同 “《向明楼》诗序”的记载,1370年冬天,朱升在为石门宗家(同族的意思)朱子敏写了篇《向明楼记》之后,回到家里,就一病不起了。《向明楼记》因此成为朱升的绝笔。很遗憾,《朱枫林集》中有《方山楼记》、《西楼记》、《勤有堂记》、《永思亭记》、《四友轩记》和《清陂桥记(并诗)》,没有为我们留下这篇“道其移孝就忠之意”的《向明楼记》。不然,我们也许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了解朱升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20:15 , Processed in 0.6298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