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文化探寻:为岳阳楼题写匾额的休宁人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3

帖子

28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9:02: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岳阳楼为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公元220年,原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楼。两晋南北朝称“巴陵城楼”。中唐,巴陵城改名岳阳,随之改称岳阳楼。岳阳楼历代屡毁屡修,到北宋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再次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专为其题写《岳阳楼记》。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千古绝唱,岳阳楼始名闻天下。
千余年来,有很多人曾为岳阳楼题写匾额,但清代以前均已无考。清代以来,有史记载的只有汪涛、程春海、蒋介石、何健、郭沫若等五人。现在的楼匾即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于1961年所题写。


清代书法家汪涛书法四条屏
五人中的第一人汪涛,就是个休宁人。家住海阳西门,是清初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微型镌刻家。据《广印人传》记载:“汪涛,字孟凌、又雪山、山来,号梦龙。因他的腕力深妙巨大,时人称他为‘梦龙将军’。其不仅儒学功底深厚,而且精于真、草、隶、篆及各家书法。每摹一家,从不致杂入一笔。大则方丈,小则径寸千言,无所不精,悉具其美。铁笔之妙,包罗百家,前无古人。”
汪涛为岳阳楼题写匾额一事,可见《清朝野史》卷十。汪涛少时,曾随父到岳阳贩米。一天,偷暇到一家寺院游玩,见几十个文学士子在佛殿前以沙汇聚成“岳阳楼”三个大字,每字大约方丈,忙得不亦乐乎。因总不如意便屡聚屡改。汪涛笑道:“为何不用墨来写呢?写这几个字就这样难吗?”士子们见少年口出狂言,无不惊愕,因而报告岳阳府太守。太守知道后,立即邀请他到官府里来。并煮墨一大缸,请汪涛试笔。汪涛用碎布代笔,饱蘸墨汁,运足气力,在横匾上书写了“岳阳楼”三个大字。众人见其顷刻而成,且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字体宏大,无不惊叹。太守看了大为赞赏,并嘱其落款。汪涛欣然写道:“海阳汪涛书”。郡守请人制成匾额,悬在岳阳楼上,三个大字更显壮观。
岳阳楼后来几经修缮,但汪涛所题匾一直没有更换。一直到咸丰年间,匾额在兵火中被毁。据《巴陵县志》记载:后来的岳阳学使(光绪前称学政)程春海尝书三字悬楼下,用颜平原体,笔势飞动,然不及汪之自然雄浑也。
汪涛的书法真迹今已罕见,书画市场也久未发现。听湖南朋友介绍,在“岳阳楼”博物馆还珍藏有汪涛书法真迹,不知可信否。近日得悉,海阳中学丁顺兆老师从汪姓后人手中收藏到了一套流传有序的书法四条屏。四条屏均长150厘米,宽37厘米,共计158个字。字字用笔圆浑醇厚,结构似欹而正,极具变化跌宕之韵致。条屏落款为:“诗兴仁兄先生正•雪山•汪涛。”汪涛的作品得以再次面世,实为当今书法界一大喜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21:24 , Processed in 0.0755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