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吗?宋代休宁有一个师者陈栎

[复制链接]

22

主题

22

帖子

6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22:45: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栎,字寿翁,休宁陈村人。陈村古名藤溪,陈姓为大姓,人称藤溪陈氏。陈栎生于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年),卒于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年),年寿八十三岁。晚年号东阜老人,因堂名“定宇”,人皆称定宇先生。

《元史·儒学一》载:“安徽休宁人陈栎,宋灭亡后,专心于儒家经学的研究,延祐初重开科举,陈栎无意参加考试,可是有关官员强迫他参加,但是乡试中选,他就不再参加礼部的考试,在家收徒讲学,数十年里一直不出家门。”
朝代更迭,从来对文人都是一个考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被饿死首阳山中;方孝儒,誓死不为朱棣起诏,被诛杀十族;文天祥,死也不降元,更是名垂青史、万古流芳。陈栎是个乡村教师,与他们当然不能相比。其被载史册,只是不屑于参加新朝科举。这种举动,被认为是文人的节操,在后人编写元史时便成了一个典型。
我以为,这或许只是后人的附会。因为宋亡以后,科考便停止举行。延佑重开科举已是元立朝三十六七年之后,此时陈栎已六十三四岁,以此年龄无意于科考,应是常人之举。与什么“节操”风马牛不相及也。实际上,有资料说,陈栎在有司动员参加浙江乡试(休宁时隶属浙江)中选后,即“病,不及会试。”这应是客观的原因,当然陈栎主观上无意于科考也不为虚。
陈栎之所以上史,实乃其名声之大也。后人均以朱升和陈栎为元末明初新安理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陈栎比朱升要大47岁,而且还是朱升的老师。朱升之有名恐是他向朱元璋进献了那九个字,而陈栎的功绩首先是“数十年里不出家门”“收徒讲学”。试想满天下有他多少桃李,桃李之中又有多少如朱升这样出类拔萃之人。不图仕途,一生治学,陈老先生堪为教育一大家也。我到过陈村,那是一个极其美丽而又恬淡宁静的小乡村,屋宇整齐,道路平整。率水在村口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个水面极宽的大深潭,每天清晨总有几只鱼划子划行其中,在墨绿的潭水上激起一串串的涟漪,煞是好看。今天,我再回忆起这些画面,眼前似乎多了一个场景:在一个悬有“定宇堂” 匾额的大厅之上,一些身着宽袍长袖正襟危坐的学子,正聆听一个老先生授业,老先生娓娓说道,弟子们洗耳恭听,这种场景定格于陈村竟长达几十年。


然而,陈栎还不只是一个教育家,在教育学生之外,陈栎还“概然发奋,致力于圣人之学” 、“贯察古今” 。陈栎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一生著作颇丰。陈栎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中有五部之多。此外,陈栎还著有《新安大族志》一部。因此,陈栎还是一个学者、一个作家、一个理学大师。
解放前,陈村通往霞瀛的道旁有一小亭,亭中有匾,题为“东阜流芳” 。 这显然是为了纪念陈栎所建。还有在鬲山一座祠宇内,原也长期供有定宇先生的灵位,供人焚香祭奠。(作者:钟海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6:50 , Processed in 0.0807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