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初最高明的谋臣休宁人朱升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帖子

4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22:44: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出仕之前
首先跟大家说说朱升这个人。朱升在明朝的时候名气并不大,而在当代中国却如雷贯耳。有些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稍微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都还记得,毛泽东曾经提出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演化而来。毛泽东也曾对周恩来表示他读明示最佩服得谋臣就是朱升。由于他的推崇,朱升的名字一下子名声大噪。而在明朝不出名,是因为他在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便隐退官场了,所以可能不如李善长,刘基那么出名。 朱升他是休宁回溪台子上人。当时徽州又称新安,朱升在当时被称为:“休宁理学九贤之一”“新安理学名儒”。他八岁拜在回溪开馆讲学的江敏求老先生名下,后又相继在海阳,霞瀛求学。至正元年,登乡贡进士。过了四年,授池州路学正,但拖至五十二岁才赴任,因整治儒学腐败,制订校规,师生安心。三年后,便放弃官位,向南归去,池州兵荒马乱,于是移居歙县石门开馆讲学。学者称之为“枫林先生”。
2
九字定国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率军攻下徽州。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东面有张士诚,西面有陈友谅,南面有方国珍,要想在此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朱元璋接受大将邓愈的推荐,微服私访朱升,向他求教应对之策。朱升的对策十分简单明了,仅仅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形势下,成就宏图大业的最佳战略方针。所谓“高筑墙”,就是攻城略地之后,必须稳固防守,建立根据地。所谓“广积粮”,就是在根据地筹集粮食等战略物资,从长计议。所谓“缓称王”,是最为深谋远虑的一招,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的较量,胜负未定之前,千万不可自封为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遥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时,孙权写信给曹操,怂恿他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阴谋:这小子想把老子放在炉火上烤啊!朱元璋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朱升的建议佩服得五体投地,留他在指挥部当军师,运筹帷幄。朱升出谋划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学识,很多制度和文件多出于他手,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眷顾,恩宠仅次于李善长、刘基,其他文臣无法与之比肩。
3
两次归隐
朱升一生有两次归隐,第一次是从池州路学正隐退到歙县石门开馆讲学。这一次的归隐可以说是一次积累,修炼,是以退为进。朱升认真做学“平日事师交友,读书听语,下至里巷山野樵渔妇女,一言一事,于人有补者,莫不谨服而博取之”。这种不耻“闻于贱者”的态度,使他掌握了一手超乎常人的经世致用本领,经济、地理、天文、历法乃至算命、占卦无所不晓。而这样一种知识结构,令同为“贱者”出身的朱元璋听了格外受用。第二次归隐在大明建国第二年的二月,当时朱元璋让朱升任议礼官,负责订立一整套新朝礼仪规制,并为皇帝撰写功臣封赏诰书。忙完了这些事,老先生便上疏“请老归山”。朱元璋对朱升的请归颇感意外,当下表示“欲赐以爵士”,但朱升“故辞不受”。据考证,当时朱升在撰写功臣分封诰书的时候,所有的有功之臣都一一做了陈述,唯独偏偏落下了自己。而朱元璋又在他提出要归隐之时才提出赐以爵士,不知当初朱元璋是有意不提朱升落下自己之事,还是真的无心疏忽。但不管是何种原因,朱升的归隐之心却是一直都存在的。当时朱升已经年过七十,并且对仕途一贯看得很淡。至于真实的原因到底是否真的如此,我们无从考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朱升在建国第二年就急流勇退,肯定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长时间的与朱元璋朝夕相处,朱升对朱元璋的秉性想必是有了透彻的了解。朱元璋的猜忌刻薄,以及成为皇帝后的变本加厉都在朱升的眼里。故而非常清楚继续共事下去必然没有好下场。从而下定决心隐退山村。这次归隐,朱升还与朱元璋上演了一场感人的一幕:朱元璋表示要大赏于他,他却推辞说自己的后人福薄,不敢叨天恩。朱元璋又问:“爱卿有几个儿子,你不受爵,难道也不叫你的儿子辅佐朕吗?朱升老泪纵横的说道:“老臣只有一子,名同,事君忠心有余,但保身的智慧不足,臣所以不让他出仕,怕他日后不得老死于家中啊!”朱元璋呵斥道:“你这是什么话?朕与爱卿名分上是君臣,实则情同父子,有何嫌疑而致忧虑到这地步?”朱升答:“不是臣过虑,是天数,但愿陛下哀念老臣,若他日我的儿子不能免罪,望能赐他一个完躯,就满足了。”朱元璋听了也不觉得侧然,“因与朱同免死券以慰之。”谁知一语料中,不幸而言中,朱升的独子,洪武年间官致礼部侍郎,并握有朱升为之求得的免死券,最终只是为了点捕风捉影的小事,“坐事赐死”。
4朱升智慧的启发
1.九字方针
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作为开国之策,在当今快速发展以及竞争的社会,对于个人的修身学习,以及企业发展仍可借鉴采用。若是个人,用此九字方针做人生规划的话,想必也能小有成就。高筑墙意味着,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有“一技之长”,企业需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能够有一个立足之本。之后再是“广积粮”,说的是有了核心的竞争力之后,还需多方学习,只有了解更多的知识后,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缓称王的道理与“潜龙勿用”的道理相同。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锋芒展现给别人看,以防自己的梦想过早的夭折于摇篮之中。
2.两次隐退
朱升的两次隐退,正是他的处世智慧的体现。第一次隐退告诉我们,当我们为一事,一单位奋斗之时却发现可能会无果,倒不如退下,继续学习,厚积薄发而等待下一次的时机。第二次隐退则告诉我们,有些人是共苦容易,同甘不易的,要懂得退下的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14:51 , Processed in 0.4119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