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在山腰上看长溪

[复制链接]

57

主题

57

帖子

17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09:22: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溪四面环山,在山腰上看,村庄全景尽收眼底。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深远的绿色之中,河流呈“S”形依村而过,整个图景恬静怡然。

长溪,古名星江马源,距赋春十七公里,是一个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千年古村。村庄拥有广袤的森林和秀美的山水,积淀着多彩的历史。长溪方圆三十里都是茂密的山林,连绵的群山层峦叠翠,被外人誉为“世外桃源”。多条小溪汇聚而成的清砂河绵延流经几十里,沿着溪流,风光一路优美,特别是冲口飞瀑、石浴盆、阴潭竹影等几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村民凭借丰富的林木资源和高山绿茶,生活富足。殷实富足起来的村民修建了许多个地方特色的建筑,气派恢宏的民居,大石桥、云笔、牌坊、宗祠,村中大路小巷都是平整的青石铺成,通往外村的四条驿道也是用青石铺就。长溪大石桥修建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创举。整座石桥都由青石砌成,六块桥板各长7米,宽1.2,厚0.35米,中间桥墩呈倒“V”字型。长溪大石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路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溪是从鄱阳湖、景德镇到安徽休宁、黄山等地的必经之地。凭借着交通便利的优势,长溪经济辉煌多年,当时村中的茶号、木材行、米店、当铺、屠铺多达二十多家,不少村民在景德镇、上海、广东等地开店设铺。赚了大钱的长溪人不但精心经营村中山林,还到外乡大量购买青山和田产,浮梁里天宝大部分的田产都为长溪人所有。

自古以来长溪村邻里和睦,乡风淳厚,这可能是大山里较为封闭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山厚重的原因,更是多数长溪人同宗一脉的原因。据史料记载,长溪村的始祖是戴匡德。他原居乐平,宋淳化年间(公元992年)登三科,与父戴庐和兄戴匡宜前往长溪宝灵殿进香,举目四望,见山水迥环,层峦迭翠,三人遂举家定居此地。后来,父兄二人深感长溪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而携眷移居岩前。相传他们为求证长溪是否适合建村住人,在村头五棵枫树苗,不曾想五棵枫树都已成活且长势良好。直到今天,五棵枫树还生机盎然,村民自豪地称之为“五虎枫”。匡德的子孙逐渐在村中繁衍生息,在第二十代,即明洪武年间,村中有六百多人口,时至今日,戴姓已有第四十三代传人,全村人口达二千多。实际上,历朝以来长溪人迁居外地的很多,匡德始祖生有六子,其中有三子迁居外地,据初步统计,近一百多年来迁居外地的,现在他们的子嗣数远远超过长溪现在的常住人口数。在始祖建村之前,有丰、张、王等姓氏的人散居长溪大山之中,后来相互杂居在一起。经过多年的移并,现代意义上的长溪以长溪村为主体,有曹家、方家、董家、岭脚四个自然村。从姓氏来说,戴姓人口占87%,但不存在宗派观念,更不会发生宗派之间的争斗。

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溪建村一千多年来,出现了近百位有影响的人物,如明崇祯时期二十八世戴国泰被授予南京守备,清乾隆年间戴世篆曾任山东济宁直隶州州同,戴锡光任陕西保安知县等。

在山腰上看长溪,往日的辉煌只能从存留的古迹中找到到影子,但绿水青山还在,厚重而充满灵气的长溪人,将在新时代里创造新的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5:21 , Processed in 0.7949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