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皖南之行—黟县古村落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6:5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达宏村时快7点了,购票进门后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闻名在外的南湖和那座石桥,舒展开的荷叶已经连成了一大片,可惜没有月亮,不然真是一幅荷塘月色的画面。

还未容我欣赏片刻,马上有两位热情的大姐催促着推销住宿。不过天色已暗下来,我也确有住宿之意,就随她们去看房。但是我不满意房间,因为都在村口附近,我最希望能住在南湖边,或是开窗后能看见起伏的灰瓦房顶。于是告别两位大姐,去网上介绍的湖沁楼看看,靠湖的房间已满了,只得另觅他处。在小巷里随意地走着,耳边充满泉水的哗哗声,宏村仿佛一位温婉的女子静候我的到来。不由得放慢脚步,似乎也忘却了下午登山的疲乏,我游荡在粉墙黛瓦之间,夜色渐渐浓了,有的地方挂起了红灯笼,更多的则是从小小窗口里射出的黄色灯光。

月沼忽然就出现在我的面前,环湖都是高大的徽派建筑,这么晚了,写生的学生们早已没了踪影,当地人也各自回家,此刻的月沼给我的感觉是深沉。如果说亮丽的南湖让我惊喜,那么宁静的月沼则让我沉思。哈哈,其实没有这么严肃,只不过是两种风格的景色,南湖是宏村给外人看的脸面,而朴素的月沼却反映了当年徽商内敛的含蓄。

我的思绪被一位阿婆的招呼拉回了现实,这就是被驴友们常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卖臭豆腐和绿豆汤的阿婆。(当时我也没意识到是她,只是在后两日的游览中才发现宏村就一位这样的阿婆。)自然不放弃眼前的美味,何况我正饿得慌,好吃!当我告诉阿婆没能住成南湖边时,她推荐我也可以住月沼边上,好主意。于是去看了一家,还是雕花大床呢,床边有扇小窗,推开窗就看到月沼了,住宿在这样的地方才不枉来宏村一趟。我正满心欢喜地准备住下,却发现这里没有空调,那可是又潮又热的黄梅季节,因为窗小房间里更是闷热,只能忍痛放弃。而且后来我了解了一下,由于雕花大床都是和原来的房子一起造的,无法安装空调,所以这次只能无缘了。遗憾啊,这是我此行最大的遗憾!以前只是在文字上知道了雕花大床,可我当我见识了她的精美后却失之交臂,以致我到今天还在犹豫是否应该再去一次宏村(犹豫的主要原因是不菲的80元门票!)。不过也自我检讨一下,是生活条件过好滋生了吃不起苦的毛病,如果有和我一样挑剔的朋友,强烈建议选择凉快的季节去。

现在天几乎全暗了,我已经不辨东西了,还是阿婆把我带到了月塘客栈住下。这里有标房,条件还过得去,在走廊里可以看到连绵的灰色房顶。60元一晚。终于安顿下来了,一夜听着淅沥的雨声入眠。

次日天一亮就醒了,我要去领略一下清晨的宏村,不知她和我昨晚所见夜色中的宏村有何区别。转个弯就是月沼,才六点刚过,这里的妇女已经在洗洗涮涮了。水面如镜的月沼虽没见到,可是倒影一样清晰,还有一对大白鹅在游水。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月沼周围建筑的轮廓仿佛给染上了一层金色,那著名的安徽民居的邮票就取景自月沼西面的几栋房屋。

没有按门票后的地图游览,只是信步由缰,吃了宏村烧饼,看到了树人堂、承志堂,在旅游团蜂拥之前先进去参观了一下这座民间故宫。把承志堂和故宫相提并论有点太抬举了它,至少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我看不出很出彩的地方,明天跟个导游再来一次吧。(这里提醒一下:单独进入承志堂是要出示门票的,但是不限次数)。

随后又来到南湖边,站在石桥上,远眺晨雾中的群山,绿色的农田,近处则是黑白色的房屋和垂柳,低头看水面上是带着露珠的荷叶。荷花尚未完全盛开,因此风景还主要是深浅不一的绿色和掩映其中的徽派建筑,如果再迟几日荷花怒放时,景色必定更加绚丽。

八点还不到,已有零星的旅游团进来了,听到从身边走过的导游重复着同样的解说词,意识到宏村要进入工作状态了。于是离开南湖,转移到村后的小山上去。这不过是个小土坡,但上去后可以从大树的空隙间俯瞰整个宏村。本来还想去宏村的发源地十三楼看看,但是没找到路。下山后,又行至老村口,这里有两棵被比喻成牛角的老树,过去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要来这儿举行一下仪式,而现在成了又一个团队集散地。耳边充满了都快背得出的解说词,将近十点,我决定另寻清净处。

出村马路对面就是中巴站,2元,用不了20分钟就到黟县了。没有到屏山的中巴,就包了辆三轮过去,一定要告诉司机是要买门票的,这样原本8元的车费就成了5元。买好门票(32元),叫上导游(虽是免费导游,但人家可不是主动提供的),仍旧让那辆三轮送到村口桥头。

屏山的游览是从一座桥开始的。桥造得有些别致,只有向着村外的一头有挡板,寓意是让桥下的财源不外流(徽商好象特讲究这些)。然后沿着小河逆流而上,进入村子。屏山又被称为九都,是过去按顺序排下来的,凡轮到三、六、九的都是当年的大村镇,西递过去就被称为六都。这里的人多姓舒,所以屏山也被称为九都舒村。屏山之名来源于村的村北如屏的三姑山,关于三姑山传说是三个姑娘不慎偷吃了仙桃(或是仙丹?),然后就变成了三座山峰,全国各地的风景区似乎都有类似的传说,有点纳闷古代怎么有这么多仙丹可吃,吃了以后倒还真是与天地同寿了。其实三个山头矮矮胖胖一点儿也不象三位姑娘,不过可能导游觉得前面这段路没有景点,过于无聊,随便瞎掰的。但其实这里比宏村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状态,安静的村庄似乎只有导游和我的声音,老屋斑驳的白墙未经刻意的粉刷,从村边流过的小河里是戏水觅食的鸭群,几座朴素的小桥驾在河面,有的桥简陋得都没有护栏……

不多久就走到了一座绣楼前,小小的在街的拐角处,就是幢二层小楼,二楼有排对外开的窗户,这和绝大部分的徽派建筑对外只开个别小窗很不相同,倒象我们现在的内阳台的设计。不知道在那个女子被禁锢的时代,是否允许小姐坐在这窗口看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看到她。但是如果真能坐在那儿,一定可以欣赏到不错的风景。绣楼是不对外开放的,只能略带惋惜地从门前走过,进入村子内部。

屏山的最出名的就是主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舒绣文,这里有她的故居“黍谷堂”,实际是她家的祖屋。房屋不甚气派,院落也小小的,却处处透着雅致,这位才女出自书香门第,却命运多桀,过早地凋零,现在只剩这座无主的老屋黯然面对每位来访者。

出了舒绣文故居,一路上又看了各类祠堂(家祠、支祠、宗祠),时间隔得太长了,具体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宗祠大门居然是彩色泥塑的,让高大的门楼更显得更为突出。这里还有侍卫府、牌楼等。有意思的是由于游客稀少(那天除了我之外没有遇见其他游客),每个景点都需要导游去开锁,当祠堂的大门当着我的面慢慢打开时,那感觉仿佛是只要我跨入其中就会回到过去。

在屏山游览要看出门道来,导游还真不可缺少。长见识啊,比如为什么这里会在井口上罩个葫芦形的盖子?因为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小孔可以保护儿童不掉下去,而葫芦中间的凹槽又可以让妇女在提水时可以借借力。而高墙上那一个个象孔一样的窗户,外防盗内防红杏出墙。还有大门不能朝南开,以防出门难(南)。

导游在一个小时后完成了她的工作,我则继续留下来在村里游荡。穿梭于小巷间,看着或高或矮的马头墙,走过坐在门口唠嗑的老人们,不知不觉中已是午饭时分。发现这里居然只有一家稍微象样的小饭馆,而且老板告诉别看菜单只能根据店里有啥就吃啥,但这儿的卤鸭真好吃。边吃边聊中,了解到屏山的旺季就是美院学生们大批来写生的春秋季,现在都放暑假了,自然就没啥人了。村民主要还是靠种田,村子周围种有大片的桑树和其他粮食作物。这里的旅游设施远不如宏村完善,只有几家小杂货店,也没见各处挂出的住宿招牌,虽然到县汽车站不远但却偏离大路,所以吸引不了很多游客,也正因此屏山保留了部分世外桃源般的平和宁静。饭毕,坐老板的摩托车回到汽车站,6元车费。

才一点多,我打算去南屏,据说那里曾发现陶氏宗谱,被传为真正的桃花源。上车后得知关麓和南屏是一个方向的,只不过南屏是在一条岔路上,公交车是先到南屏转个弯,终点是关麓。于是临时决定先去关麓。

二十几分钟开到关麓(车费2元),下车就是售票处,26元门票,有导游带领入村,整个游程还是只有我一个游客,哈哈有趣,今天都是包场。关麓基本上就是看八大家的连体住宅,走下来也觉得整个村子似乎都被连体住宅给占了。

这八户人家原本是汪姓八兄弟,老大到老七各自在老屋附近建了自己的住宅,最后用墙把包括老宅的八套房子给连了起来,实际各家各户都是独立的,也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造在一直线上。在导游的带领下,走了老大、老四等。老大家还有个私塾,里面回廊的门洞有些特别。最突出的是老四家,主人是当官的,最富裕的,因此屋子造了一大堆;当时建造时还考虑到将来的分家(真是不幸被预测到了),所以每幢房子的院落都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在天井部位的墙上有门相连,把门打开就是一家人,关上门就各过各的。现在里面住着不同人家,而那一扇扇隔门的钥匙却都是在导游那儿。跟着导游从一家家进进出出,如果是穿越而过的都是空房子倒会比较有意思,看看那高堂,再看看小姐和公子的书房,从一扇侧门可以一下子看透好几个院落……但现在却似乎是在窥探人家的隐私,这让我很不习惯,匆匆地结束了游览。回到售票处,刚错过了班车,还得等半小时,这无聊的半小时我是在村口的荷塘打发的。不知什么原因,在宏村还是零星开放的荷花,在这里却盛开了,有的还结了嫩黄色的莲蓬。花儿虽好,背景大不如宏村,只能随意拍了几张荷花的特写罢了。

车终于来了,已经快四点了,我还是去了计划中的南屏。仍是2元的车费,几分钟后就在南屏售票处下车,照例买票跟随导游进入。南屏、关麓和宏村是一家公司经营的,这点从导游统一的服饰和绸布伞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在宏村的门票上也有南屏和关麓的广告。

南屏和其他的古村有点区别,一般村落都是一个姓氏为主,而南屏有叶、程、李三大宗族。因为不同宗族之间的攀比,在南屏建造了相当多数量的祠堂。这里也是“菊豆”、“徽商”等影片的拍摄地,因此参观的又一大重点是那些取景地。可惜今天看了太多的古村落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加上时间有些紧张(五点半是末班车),就跟着导游在迷宫般的小巷子里随意走走。记得看过了窗格设计别致的冰凌阁、南薰别墅、被改造成染坊的叶氏宗祠叙秩堂,走了长房弄天灯巷,远望了一下造型与众不同的小洋楼,又见到和屏山村葫芦井有异曲同工的三元井。在南屏我最喜欢的是单独游荡在错综复杂的巷子里,抬头都是相似的高墙,低头则是石板铺就的古巷,仿佛迷失在几百年的岁月中。闲逛中还被一位小老板招呼进店里,不为推销任何商品,只是想向我展示他家老屋那特别高深的天井;而当地的老人还会和善地问我住在哪家。已经是傍晚了,没有游客的滋扰,而南屏建筑还质朴地保留了岁月留下的几许沧桑,看着炊烟从几家的老房子了升起,确实有点象世外桃源。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回到南屏村口,那儿有一片农田,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如在这里呆上一夜,应该和宏村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到黟县汽车站正好赶上回宏村的末班车,黄昏时分我回到已经平静下来的宏村。今天在外走了一整天了,我要犒劳一下自己,就在村口的小饭店点了有名的臭桂鱼解决晚饭,不愧是美味!就是一个人吃太多了。饭后溜达到南湖边散步消食,哎呀,怎么又下雨了,我梦想的“荷塘月色”泡汤了。不过在小雨中步上小桥看雨点不住地打在湖面上形成一个个涟漪也很不错。湖边的红灯笼又开始点亮了,宏村的夜来临了。

再次早早醒来,天已放晴。又一次走过月沼,当地妇女还是那么早就在池边干活了(其实人家一直就这么过的,只是我们这些游客来来去去),盘桓良久—我更喜欢这里,这儿更象一个村落原本该有的样子。美院的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过来了,我离开月沼,穿街走巷(这里的路不难认,不需要地图我就可以把村子走遍)来到南湖边。虽然没有昨日的惊艳,可是早晨的南湖还是值得欣赏的。

出村买点心时想起附近还有个卢村,于是搭了辆顺风车过去一看。路很近,几分钟后就到了。太早,售票处还没开门呢,直接进去。但是很让人失望,这里有名的就是木雕楼,但是都藏在大宅子里,外面啥也看不到,住在宅子里的村民也不会让你免费进去看的。而卢村的其他房屋都不值得一看,几乎都是近几十年造的。还是回到宏村吧,随便跟了个导游在村里逛了一圈,其实我都已经走过多次了,就是承志堂的解说还有些意思:那精美的多重木雕背后的故事,那多少透露了商人心态的商字门框等等。九点多了,宏村又开始热闹起来,我决定离开宏村,让我的记忆里只保留下宏村宁静的一面吧。

到黟县汽车站刚过十点半,而回上海的汽车要2点才来,犹豫之下还是去一趟与宏村齐名的西递吧。同样是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车送我到目的地。80元的门票真贵,因为我只可以在这里呆不到三个小时。

还没进门,隔着湖就看到了那个有名的胡文光牌坊。对于门口的大湖,我觉得有些意外,曾在几年前看过一张照片,记得牌坊的背景是大片田野,难道这么短的时间也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么?

进了村很快发觉这里和宏村的风格完全不同,这里的街道相对要宽敞得多,而所参观的房屋似乎也比宏村的要豪华气派,尤其有特色的是这里的对联。是否因为西递为官的比较多呢?

跟随导游从旷古斋开始一路游览,虽然那天人不算很多,但是西递的商业气氛比宏村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一处导游带到的景点都是琳琅满目的“古董”或“工艺品”,参观就差不多是从这些商品的缝隙中看看,或是假想一下在没有堆满商品的情况下房屋是如何的宽敞高大。一圈下来,没什么特别印象,不是西递没有出彩的地方,而是不喜欢类似进出商店的感觉,只想快些离开“店”里。还是最后在敬爱堂里听导游讲这里胡姓的由来比较有意思,那位唐朝皇室之后为了让后人铭记奶娘的救命之恩,不但自己跟随恩人姓胡,还要子孙永远不得再改回姓李,真是世代不忘,因此在这里有“天下胡李是一家”的说法。另外,那儿的糯米饼味道不错,而当地的小烧饼和宏村的也不太一样,建议一尝。

这时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雨让我见识了西递的美,总算不枉此行。雨水把一切都冲刷得清清爽爽,包括路上的小摊和大部分的游客。没有行人的石板路显得更宽了,石板在雨水的润泽下闪着青黑色的光,而那一幢幢老房子默立两侧仿佛静观世态的老人,只有墙头偶见的绿色在雨中摇摆着。因为雨势大很快在路上形成了一股股小溪流,在台阶处则是层层小“瀑布”,最后欢快地汇集到路边的小溪里。我是这时候才注意到西递其实也有一套完善的水系,溪水从大多数人家门前流过,最后汇合到村口的湖里。我则顺着溪水的方向,再一次走遍全村。西递和其他的古村落一样面积都不大,但是这里的建筑是我这几天中见到的最高大的,虽然从外面看来都是朴素的白墙黑瓦而且大门都小小的(这和在江南常见的气势逼人的大门很不同),但是如果注意一下细节:砖雕的门楣、精致的漏窗等,却处处透露出当年主人的雄厚财力。最后从东南边的田野出村,其实这里也是个不错的散步的地方,不过我还是赶班车重要。

十几分钟后就回到了黟县汽车站,却被告知大巴要二点半才到,无所谓了,就在候车室休整一下吧。

我的皖南之行至此基本划上了句号,以下是我的一点点小结心得:

1、其实黟县的古村落是适合于慢慢游荡的,而我后面因为有些贪多,在每个村停留的时间不够长,因此都只做了匆匆过客,大家也许从我的游记上也感觉到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每个村粗看差不多,但实际都有其特色,时间足够的话建议每处至少花上半天甚至应该住上一晚才能真正品得其中三味。

2、对于我去的几个村落,从居住舒适方便讲宏村是最好的,其次是西递,然后依次为南屏、屏山、卢村和关麓。宏村不仅内部住宿的选择余地大(这点西递也不错),但是宏村附近还有很多其他的村子(其中就包括卢村和塔川),相对是最热闹的,买东西和交通都便捷,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完善。在南屏里也见到好几家可提供食宿,比屏山村要多,而且南屏至少是有公交车可以到达(尽管公交的末班车是5点),因此交通方便。而卢村和关麓没有发现食宿点,但卢村的优势在于离宏村很近,走走才半小时,而这半小时的路上有很多投宿的选择。

3、从我的喜好程度,最喜欢宏村(特别是那里的月沼),其次是屏山和南屏,然后是西递(这对西递有些不公,但是我确实很讨厌满屋子的仿冒古董),关麓和卢村如果不看连体住宅和木雕楼建议别去了。

说说黟县到上海的交通吧。一直以为上海到那儿只能先坐火车再转汽车,实际有高速大巴可以到达,我是晚上9点到达上海南站的,那么全程不超过7小时,比火车加汽车的模式快多了。我的这班车是2点半从黟县出发,3点半到屯溪,3点50分从屯溪接了一批乘客后再次出发,中间只在杭州南站下一次客就直接到上海了。因为大巴在安徽境内时是白天,所以一路可以欣赏到很漂亮的风景,经常会在青山中出现一片徽派建筑群。经了解,从黟县到上海只有2班大巴,一班是早上9点左右,另一班就是2点半的,顺便说一句从歙县到上海也有类似的高速大巴。但是从屯溪到上海的大巴就很多了,这些是我抄下的屯溪发车时间:8:00、8:40、10:20、11:50、14:10、15:50,因为黟县到屯溪的车很多,大家也可以先从黟县到屯溪再转乘时间合适的大巴。最后提供一下我坐的大巴的随车手机,万一要是来不及买票的话,可以打这电话给留个座位,13855986018(昂先生),13805597489(何先生),0559-3394906(昂女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6:08 , Processed in 0.067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