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 黄山道教历史沿革及主要道观和道士

[复制链接]

77

主题

77

帖子

23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1: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山的开发建设,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唐代道教旧籍中,关于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深广,至今还留下与上述神仙故事有关的许多峰名,如轩辕峰、容成峰、浮丘峰,以及炼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诸峰。黄山山名,亦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道教在黄山建立较早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等。宋末道士张尹甫在黄山修炼,创建松谷道场。明末以后,全山范围内,已无道教活动的踪迹。
    沿革
    唐代道教的旧籍中,记有道家在黄山炼丹的传说。道教传入黄山的确切年代不详。据旧志记载,唐代之前创建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历代增建的有松谷草堂、老庵、黄山观(后名升真观)、钓桥庵、松谷脚庵、朱砂庵等,其中九龙观、黄山观由皇帝赐额。至明末清初,道教活动在黄山已基本终止。
    观宫
    浮丘观
   在浮丘峰下。始建年代不详。唐会昌间(841——846)拆毁,明宣德间(1426——1435),道人鲍兴重建,现已圮废。
    九龙观
   在九龙峰下。唐开元中(713——741)一度改为僧舍。宋政和五年(1115)敕名九龙观。观宇久废。
    城山观
   在翠微峰下。宋嘉定间(1208——1224),太平人焦源建,初名黄山堂。后由同乡人焦颐重修改名“城山书院”,命二子在此读书。清代改为城山观,祀玉虚真人。观宇废圮。
    升真观
   在采石峰侧,旧名黄山观。北宋嘉祐八年(1063)创建,政和间(1111——1117)赐额。观已湮没。
    仙坛宫
   俗名仙人坛,在后山,面对炼丹峰。已废。
    仙都观
   在仙都峰下。元至元中(1335——1340),徽州人吴万竹曾在此修炼。观宇废圮。
    轩辕宫
   在温泉区紫石峰下,或说在祥符寺旧址,久废。温泉岩壁刻有“轩辕行宫”四字,水帘洞前又有轩辕碑。都来源于轩辕黄帝入山炼丹的传说。
    浮丘坛
    在浮丘峰下。坛前有白莲池,周围多梅花。久废。
    名道
    张尹甫 (1244——1300),号松谷,浙江人。少时学儒,后携妻室隐居钱塘江。宋宝祐间(1253——1258),曾在天水任官,被革职后学道,来黄山建松谷道场。元大德四年(1300)五月二十日卒于黄山。
    玄阳 歙人,程姓道士。明隆庆间(1567——1573)结茅朱砂峰下,自题匾额“步云亭”。万历三十四年(1606)正月,其徒福阳,将步云亭并入法海禅院。
    王九岭 山西太原人,居黄山仙坛宫,通医术。卒年一百三十余岁。
    申清虚 生平不详。曾在洋湖筑舍居住。生性好奇,见仙石桥在云霞缥缈间,叹为奇观,常去观赏。
    鸟窠 江苏淮安人,采药至黄山,留恋始信峰胜景,在此独居三年,自题室额为“活死人墓”,拒绝见外人,后卒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22:12 , Processed in 0.8681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