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漫步徽州——登黄山天下无山 观止矣

[复制链接]

37

主题

37

帖子

11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20:4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漫步徽州——登黄山天下无山 观止矣(一)

    黄山原称“黟山”,因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由唐玄宗钦定改为黄山,从此,这一天就成了黄山的生日。

    每次登黄山,都会有新的感触。因为,每次都会发现黄山的景色又有不同。凡到过黄山的游客都知道,黄山奇景异色多,比较著名的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雪霁、雾凇。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黄山的景色都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形象。这就是黄山的特色,也就是徐霞客当年到过黄山以后,慨然叹之:“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将此评价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游客来黄山大多是观美景、尝美食,有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快餐式”旅游。其实,黄山各处的景点还有着许多传说,是绝对需要慢游、仙游才能得到其乐趣的——



    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为何猴子要望太平呢?相传,以前太平县城里,有一个村子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赵家有个女儿叫掌珠,长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山洞,洞里有个灵猴,在此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学会了三十六变化。一天,灵猴见到掌珠姑娘生得俊俏伶俐,顿生爱慕之心。于是,灵猴就变成了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款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对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女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有八分喜欢。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样,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到仙源赵家迎亲。掌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也未加多想。待到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熟睡之际,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头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日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的这一石景。









    这是黄山山上唯一的寺庙,只是如今已经没有僧人了


黄山松的名气可是够响亮的——这可名为“团结松”


    松如雨伞:冠盖松


      竖琴松





























     南海观音何时来此?只是来了就再也没走啦!



    黄山的传说有许多,咱还是接着说说黄山的传说吧!




  在黄山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没成想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仔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盛满了一杯酒双手奉上,敬给李白。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乘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立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在排云亭前右侧,有两个小石峰尤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仙人晒靴”。这里有一个凄美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宫中间隔着一道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不相往来。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来到紫霞宫里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来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的时候,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少了,担的水也少了。这样,事情不久就被双方的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困难了。一次,他们趁着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商定,今后当太清在山前晒靴、晒鞋的时候就来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也没有来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这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这“排云亭”三个字可是宋美龄的手笔呵



自从电影《红楼梦》拍摄成功后,黄山的飞来石也就从此扬名了。相传,宋代时候,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了不少的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时常叹息自己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叫小娇,长得美丽也很聪明。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后,便要求参加帮助父亲干。但是,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一个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娇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答应。于是,他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了起来。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滴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是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呀。小娇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又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娇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娇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只见石头都飞了起来,又纷纷落到了江边。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是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架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8:05 , Processed in 0.8191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