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鸳鸯湖恋不思归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4

帖子

10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1:45: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鸳鸯湖在江西婺源县境西北40公里的赋春镇,总面积917公顷,湖面2339亩,每年汇聚于此越冬的已达2000多对,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海内外媒体誉其为“生态奇观”。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自深藏闺中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脱颖而出后,这里成为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赋春,春节前后每天都有情侣相依来此感悟一番“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浪漫体验。
住在鸳鸯湖旁边的齐小姐告诉我,在每年的秋末冬初,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翩然飞来,这些年来来此越冬鸳鸯一年比一年多。自从一九八六年发现鸳鸯后,每年均有大批鸳鸯来此越冬栖息。去年有鸳鸯2300多对,堪称亚洲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景区管理员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婺源县鸳鸯湖风景秀丽,四周的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生态资源保护得十分完好,给来此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一处良好的越冬栖息环境。这些高贵的远方客人,携儿带女飞越几千里上万里行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来到这里。也许它们知道,这里的人们不会伤害它们,也许它们发现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特别秀美清澈吧,让它们忘记了北去的归期。”


优美生态迷鸳鸯

鸳鸯又叫匹鸟、官鸭等,属于鸭科,学名为Aixgalericulata,长约40厘米。雄鸟羽色艳丽,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纹;腹羽纯白。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人们把它们喻为爱情的象征,是一种珍贵的观赏鸟。鸳鸯湖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管理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驱山鹰,排惊扰,为鸳鸯鸟创造了优美、幽静、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泓天池水,层峦叠嶂峰。苍穹云袅娜,飞来万道虹。”1986年,农民们首次在水库里发现了鸳鸯。当时没有人认识它,于是群众用土铳打来吃。当地政府听说情况后,立即向婺源县林业部门报告,经过专家调查和鉴定,农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吃的竟然是听说了很久的鸳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不能随便捕杀,哪怕是人工圈养的也不行。”每年到鸳鸯大批来到婺源越冬的季节,在林子里,附近的稻田里有时会见到觅食的鸳鸯,鸳鸯随手可捉,但附近农民始终对它们十分呵护,从来不伤害它们。鸳鸯主要是以野果为食,随着鸳鸯数量的增多,食物有可能短缺。为此,鸳鸯湖景区管理人员每天根据情况到鸳鸯觅食地投放稻谷,一天50多公斤,雷打不动。还专门安排护鸟员轮流值守。在景区旁,赋春镇政府设立的保护鸳鸯的告示牌,非常醒目。

  每年冬季二千只野生鸳鸯从西伯利亚飞到婺源鸳鸯湖越冬,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为了给鸳鸯一个好的栖息条件,婺源鸳鸯湖风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爱情湖”,费了不少心思。景区投入300多万元,建了一条长5000多米的旅游公路和浮桥、铁索桥等,直通湖心岛,既不惊扰鸳鸯,又方便了游客。鸳鸯湖原有一艘20多万元的机动大船和2艘6万多元的机动快艇,为了让鸳鸯“耳根清静”,管理局将这些大船和快艇全部停开,花20多万元购买了12艘无噪声、无污染的电瓶船。游客乘坐这种电瓶船,不但不会污染湖水,还可以近距离观赏鸳鸯。为防止生活污水污染水质,景区还听从了江西省环保局马上建议:搬出去,防止生活污染,把优良环境让给鸳鸯,结果,住了没多久的房子空置起来。决定除必要的值班人员外,不准在岛上吃住。现在的鸳鸯湖不仅鸳鸯多,由于生态环境好,各种珍稀鸟类、候鸟也都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野鸭、长颈鹤等30余种鸟类来到这里栖息。

  有资料表明,婺源县森林覆盖率达82%,山川秀丽,县、乡、村自然保护小区188个,林业专家说,正是因为婺源人现在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全民植树,全民造林,良好的生态保护环境意识,优化了自然环境和受气候变化等影响,而鸳鸯湖生态保护小区环境优美,四周山深林密,植物繁多,冬季气温一般不低于零下2摄氏度,每年都吸引2000多对鸳鸯和白鹭等候鸟来此越冬。宜人气候和保护良好的环境让这些恩爱的鸳鸯们还逗留在此,嬉戏飞翔,恩恩爱爱,忘却了北迁之行,倦恋于南方的温柔之乡。

[背景资料]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自唐开元年间建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解放后划归江西省。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闻名遐迩的当数大理学家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现代学者胡适等等。江泽民总书记的祖辈也在此生活,后来迁到扬州。婺源县有仕宦名人2665人,著作2180部,素有“书乡”之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它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户栋连片者,街巷由一式青石板铺成,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9 04:10 , Processed in 1.0683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