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画坛近现代“四大家”之汪采白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3

帖子

2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6:18: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09:52 编辑

明末清初的徽州画坛,名家众多,高树峰峦,形成了著名的新安画派。此后到清末民初,徽州又出现了一批名闻天下的杰出画家,他们或以山水开宗立派,或以花鸟独树一帜等等,使人们的目光又转向徽州,使徽州画坛鼎盛繁荣。他们就是虚谷、黄宾虹、汪采白、汪慎生四位大家。虚谷以其冷峭、内润外朗的禅味画,而形成“一拳打破去来今”的风格,成为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黄宾虹以其集大成者之力,成为近现代“笔墨”的真正引领者,中国山水画的红线,历史地挂在他的身上,他是“虹庐画派”的开创者,也是新安画派发展史上又一高峰。汪采白天资超群,其青绿山水取宋元,浅绛效法倪瓒、沈周,水墨则崇仰渐江、查士标,画风萧散秀逸,名震民国期间的京都、金陵、沪上、新安画坛,是民国期间不可多得画坛山水大家,他是继北宋王希孟几百年后又一个杰出的青绿山水代表画家,就青绿山水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可惜英年早逝。汪慎生之花鸟画,是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种发展到中国解放初期,在美术史上一个杰出代表,其画形神兼备,意趣无穷,为中国美术史谱写了瑰丽的篇章。因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显著地位和影响,所以,我尊称他们为徽州画坛近现代的“四大家”。





汪采白:1934年为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工作之余,用他最擅长的青绿画了他最熟悉的黄山胜景,并用其中的三十六张精品,编成举世闻名的《黄海卧游集》,在当时引起轰动。我在著名画家洪百里家中看到这本画册,也被一张张精美的青绿山水惹得魂牵梦绕,他的青绿山水铺色明快,布局灵警,层次丰富,变化无穷;他的写意山水,落笔沉着,轻灵生动,高古清逸,韵味盎然。难怪胡适之先生见其画后,也欣然写下这样的评价:“近人作山水画,多陈陈相因。其层峦迭嶂,不是临摹旧本,即是闭门造山。汪采白先生此册青绿写他最熟悉的黄山山水,胆大而笔细,有剪裁而无夸张,是中国现代画史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青绿山水历史悠久,但得其要领却很难,清代王翚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得其妙。”清代大画家恽寿平在《清晖画跋》书中说:“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澹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运以虚和,生之妍雅,秾纤得中,灵光悄恍,愈浅淡愈见厚秾,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而汪采白先生就在师古师今师造化的基础上,大胆开拓青绿山水之法,使中国的青绿山水走进“气息清新,布局灵动,意境超远”的新纪元。从这个山水领域来讲,他是继北宋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驌之后又一个杰出的青绿山水代表画家。我们不要动则以新安画派来划定他的成就,这样会使这位大家只落到了花盆里种万年松的俗套,不利于这位名家的历史定位。





汪采白号洗桐居士,关于洗桐典故来自于“元四家”的倪云林,云林闲居时有洁癖,其院中梧桐日日令人洗之,才觉心旷神怡。他的画风用笔轻而松,燥笔多,润笔少,墨色简淡,却厚重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识者谓其:“天真幽淡,似嫩实苍。”而其书法是古而媚,密而疏,有晋人之风。而采白喜用洗桐居士之号,由此也可以见之画品、画风。难怪有时看到汪采白的青绿山水似乎真有那一尘不染的味儿。

关于汪采白的地位问题,许多人(包括家乡人)只知其为著名画家,其它知之不多。其实汪采白在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地位是很高的,尤其在“京都画坛”和“海上画坛”的地位尤其高。民国以来,中国画坛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阵营。北京是以金城、萧俊贤、萧谦中、汪采白、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人为代表的。而海上画坛又以吴昌硕、王一亭、沈心海、吴湖帆、丰子恺、陶冷月、江寒汀、黄宾虹、汪声远、汪采白等等为海上画派杰出代表,所以《海上画派》、《海派画家名录》都对汪采白有很高的评价。而在金陵汪采白同样有很高的声誉,现在许多人一讲到汪采白就会讲新安画派著名画家,这就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汪采白家学渊源,其父汪福熙善书法,叔父汪律本、其子汪勖予、汪少白、其表弟洪百里等皆为著名书画家,其女汪允清、弟子郑韶九、张石民等人亦擅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15:02 , Processed in 0.5910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