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朝元老之程叔达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0:3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叔达(1120年——1197年),字元诚,黟县南山(今南屏)人。叔达幼时聪明异常,其伯父很是惊奇,便让他跟随枢密巫公(巫及,字子光,谥文惠,江苏句容人,宋端明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使,龙阁图光禄大夫。)学习,方丱(guàn)之年就有才智过人的名声。23岁登绍兴十二年进士榜,任兴国军、光化军教授,不久改宣教郎,湖州教授。

时值宋金不和,朝廷议论不一,程叔达写信给时任参知政事的陈康伯,主张“厉兵马守淮汉,募义军,遣间谍,理财用”,陈康伯大喜,认为非常鼓舞士气,于是授临安府通判。起初,临安知府赵子肃待程叔达傲慢,“即委以府事,且屏后觇之,见公剖决如流,遂大相知”。不久,程叔达出任通州知府,又入为御史台主簿,未及三月,迁监察御史。

乾道二年(1166年),两浙大饥,孝宗帝分派郎官御史赴各地监察赈济情况。叔达负责监察临安诸邑,按常规先从府治开始,他上奏道:“受粥之令,及市而不及野,请均之。”孝宗大喜,对左右掌管政事的大臣说:“谁肯为朕尽心如此?”叔达周视诸邑后,又趁孝宗出迎慰劳之际上奏,“今日之急务,愿诏监司与帅臣察所部之官吏,或罢耎不胜任者罢之,或奉行不应书者罚之。斯二者不可缓也。”孝宗非常高兴。除右正言,再迁左司谏,不久,叔达因母亲去世而守孝离职。乾道八年五月,程叔达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十月改江南东路,家乡徽州即属江南东路管辖。时徽州赋杂税重,有本司耗米、和籴本钱、去秋苗钱、宣城砦木钱等,叔达到任后“皆捐除之”,还有驿料豆钱,多取80缗,叔达“即奏捐减”。他还上奏“徽绢铢两,昔轻而今重,民以益困”,于是得旨裁减绢赋四分之一。

淳熙元年(1174年)初,任浙西提点刑狱,后改宗正少卿、太子左庶子,又兼崇政殿说书。程叔达为孝宗帝讲读帝王之学、贤圣事业时,论理透彻,切中时弊。他说:“今州县知利而不知义,受田租之粟则多至加倍,理讼狱之负则专务罚金,甚至周内罪名没入生业,大则献羡余结权贵,小则私盗取资妄用,民益日困,不可不惩。”孝宗曰:“亦非不惩,更当痛革。”时右史萧公燧在旁听到叔达如此讲读,感慨万分,来到殿外,对众人大声说:讲读官能得到此人,朝廷真是可喜可贺。不久,程叔达兼直学士院。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兼中书舍人,八月又兼权给事中。程叔达认为兼官过多,力求免去,并“以为亲年高,恐迎侍非便”而恳请外放。于是,除直龙图阁,提举武夷山冲佑观。第二年,叔达父亲去世而守孝离职。

淳熙七年,程叔达授湖南转运副使;九年七月,再除浙西提点刑狱,八月除秘阁修撰,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十二月进集英殿修撰。此时的程叔达已过花甲之年,他恪守公职,“惜官藏甚于家货”;体恤民隐,“帅洪五年,前后捐除民赋,为缗钱二十三万有奇,为米斛一十一万有奇”。时有民歌“公来江西熟,公去江西旱”于百姓间流传。淳熙十三年,孝宗以程叔达隆兴之政甚美,赐与进敷文阁待制;十四年,程叔达再次提出辞官,于是特转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去之日如始至,在官束修之受者积八千余缗,皆入公币”。淳熙十六年,光宗登基,因程叔达曾为东宫讲官,遂授以显谟阁待制。宁宗继位,庆元二年(1196年),特授华文阁学士。

庆元三年七月十四日,程叔达“忽命左右扶掖端坐于正寝,奄然而逝”,享年七十八。官宣奉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谥壮节。

程叔达嗜学,“至老不释卷,六经诸史,皆探根柢,书法得急就体”。生平著有《玉堂制草》、《玉堂备草》、《台省论谏存稿》《歌诗书启记序杂文》等,共六十八卷。叔达为官数十载,历经四代帝君,有《四朝遗老传》自述宦海生涯。时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闻知程叔达噩耗,恸哭曰:“已矣,世无此知我者矣!”并为之写下数千言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15:35 , Processed in 0.8139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