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山和一个城市那些事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4: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篇的话

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山拥有如此众多桂冠: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WTTC、全球唯一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等……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景区,她被誉为中国旅游业的“旗帜”、风景名胜区的“标杆”、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中国旅游企业的“品牌”。

在中国,也没有哪一个城市挂着如此炫目的勋章:
1处世界自然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国家历史名镇、2处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街(街区)、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6个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00多处地面文物、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徽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是安徽省乃至中国的“名片”,华东的“后花园”、中国古村落文化博物馆、工业化涤荡下的“桃花源”……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处风景名胜区象她那样,其归属引起那么多的争议,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象她那样,其命名引起那么多的质疑。
这就是黄山和黄山市。她的那些事儿,将在本文中慢慢叙述。

从1987年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后,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围绕黄山市的争论仍然延续。
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为大、小黄山市而兄弟阋于墙的中青年,经不起岁月神偷的魔法,早已奔五奔六奔七,大多在家颐养天年,虽然痴心未改,但也失去了昔日的锐气。老徽州、老太平的八零后、九零后们又扛起父辈的大纛,在继续努力求索。
争鸣的焦点仍然是:黄山的归属和徽州的复名。
黄山历史上究竟属谁所有?大、小黄山市的成立,有着怎样的背景,有着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徽州复名,究竟有没有必要和前景如何?今天,我们就打开尘封的历史档案,唤醒记忆。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全面珍惜和开发这座名山,弘扬和建设这个古城,些许有些帮助。
“徽之黄山”的历史溯源

1987年2月,香港《镜报》发表了任先生《山高皇帝远,逢山皆有草头王》的文章,文中说:“辞海对黄山的注释说: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黟、太平、休宁四个县’,但它没有说清楚各县占多大地域。”并说,“从国务院批准建立黄山市(注:指原县级小黄山市)的版图看,原来黄山绝大部分在太平县,其它三县(注:指歙县、休宁、黟县)只占个边”。这“占个边”的观点后来被一些社会名流引用,作为质疑大黄山市成立的历史依据。
这一观点显然有悖于黄山的历史,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歙县、黟县,是秦置古县,历史上一直属徽州管辖,至今有二千多年历史。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自隋唐以来,歙县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黟县原称黝县,一说是因黟山而改名(黄山古称黟山)。
太平县历史上先后归属宣州、宁国府(治所宣州)及芜湖、池州、徽州等管辖。历史上太平隶属虽多次变动,但解放后长期归徽州地区管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至今,有关黄山的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了黄山的历史归属。尽管史有记载,但对史料的真伪、版本的不同仍有争议。这些争议,在今天,似乎意义不大。但搞清历史旧账,也并非没有必要。
翻开文献资料,从地理分界看,黄山是宣(州)徽(州)界山,位于徽州歙县、休宁县和宣州太平县之间。黄山的精华部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黄山风景区则是歙县和太平县共有。这点,争议双方都不否认。
从现有历史资料来看,还没有资料能证明歙县于黄山的“占边论”,倒是有不少资料证明歙县占有黄山的大部分。
黄山山脉有一千余平方公里,主要在歙县、黟县、休宁三县境内。宋代《黄山图经》:“黄山,旧名黟山,见《水经注》,盘踞宣歙二郡之境,广五百里,东南歙州歙县属,西南休宁属,各百二十里,东北宣州太平属,八十里。”而黄山精华景区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则由歙、太共有。
明《徽州府志》载:“黄山三十六峰,唯翠微、仙人、望仙属太平,余俱属歙郡”。清康熙《黄山志》直接引述黄山所属徽州明嘉靖年府志,指出黄山三十六峰“惟翠微、仙人、望仙三峰属太平”。
上述徽州府所编志书,恐有失公允,有人对此有疑问,估且不采纳。
但清嘉庆《太平县志》载:“黄山高一千一百余丈,盘亘三百里,图经称为轩辕棲真之地,当徽宁二郡界本三十六峰,峰之内属者八”;清嘉庆《宁国府志》载:“黄山,宁徽二郡之名山也,峰之得名者三十六,而在县境者有八…..余属徽州”。这是自家编的志书,也没有否定黄山多数属歙郡的事实,应当可信。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高千一百余丈,盘亘三百里,宁(宁国府)徽(徽州府)两郡之名山也。峰之得名者三十六,而县境者有八,余悉属徽郡境内。”这和上述志书相吻合。
不仅是志书,就是宋元明清以来的其它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论述:
宋代李錞为《黄山图经》作序:“九江之南,新安为名郡,在郡之境,黄山为雄镇”,指明了黄山“在(新安歙州)郡之境”;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岩洞》中说“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
元代赵汸所作《送陈大博游黄山还诗序》:“徽之黄山,巨镇也”;
明代袁黄所作《建莲花庵疏载:“印我,新安(徽州)黄山僧也”,也印证了黄山为徽州所辖;
黄山和尚释镇澄所作《大悲顶缘起》,指明“新安(徽州)黄山有三十六峰”,印证了黄山为徽州属地;
明代歙县人唐桂芳所作《黄山图经诗集序》,“吾州黄山,仅一千一百七十丈”;
明代方勉所作《黄山题咏序》,“新安山水远甚他州,大好之称见书《梁史》,而黄山实为诸山之宗”;
明代田艺蘅(浙江杭州人)所作《修复祥符寺碑记》,文中所言“新安(徽州)黄山”,指明了黄山为徽州属地;
明代赵梧在《飞升台记》中记载其游玩现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称赞葛仙山“与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皆同,谓天下所珍重”;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有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的“黄”指黄山,“白”指徽州休宁县的白岳齐云山。尽管对这首诗对徽州是褒是贬看法不一,但把“黄白”作为徽州象征应当不会作假。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于1616年2月与1618年9月两次登临黄山,曾发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这话虽然在他的《游黄山日记》中未曾见过,但康熙本《黄山志定本》“徐弘祖(注:徐弘祖,字霞客)”条目中记有:“世人问(指问徐)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答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此条目有些内容虽然有所夸张,但似乎没有理由编造出“徽之黄山”四字来哄人。
《蕉轩随录》里说“吾皖据江之上游,丛山峻岭,山名同者最夥。今特表出之:安庆府西有黄山,潜山县北亦有黄山(以黄鲁直得名)。太平府西北亦有黄山,庐州府东亦有黄山,而池州府西南黄山,其上三十六垣,实与歙之黄山三十六峰相峙。按:歙之黄山本名黟山,唐改今名,高三千七百余丈,盘亘三百里。人之谭黄山者,歙之外不知仍有五黄山也。”
《江南通志》里也同样如此描述西黄山(现在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
……
据专家分析,歙与太平以诸关隘为界,东有乌泥关(在汤口与谭家桥中间的乌泥岭上,驿道关隘在修歙县太平公路时毁,但乌泥关地名仍在)、西有汤岭关(从温泉到焦村的汤岭上,今石板完好,关隘安然)、北有芙蓉关(在松谷庵到辅村中间的芙蓉岭上,在建后山公路和索道时毁,芙蓉岭北坡部分石板埋入弃石,关隘被停车场削去一半,但从南坡看,石板路完好,关隘尤在),歙与太平之界为上述三关及三关所在的乌泥、芙蓉、汤岭之岭脊。此三关内说徽语歙县北乡话,关外说太平话,而从温泉到汤口皆无关,无遗址也无文字记载,故整个黄山风景区除北三峰外皆原属徽州歙县。
这些史料足以证实,徽州歙县占有黄山大部,而绝不是仅仅沾点边。想要推翻这些史料,我看还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文献。
按照这个划分,黄山的的精华部分,如黄山的主要门户汤口(今黄山南大门)、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不到天都峰,等于一场空”的第三主峰天都峰、状如莲花的第一主峰莲花峰、“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文殊院(即今玉屏楼),以及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等三大瀑布、明清时期的主要登山门户与“黄山胜景”坊等等都在歙县境内。《徐霞客游记》所描述的黄山就是歙县一侧的景色,并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高度评价。
历史上谁在管理黄山
黄山虽然是宣徽界山,但行政上一直属徽州管辖。南宋时,歙县曾设黄山巡检司。据民国《歙县志•营建志》记载:“黄山巡检司,宋建炎(1127——1130)中置”,驻歙县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柘木岭”。“明嘉靖四十三年(1584)裁。清初复设。因廨宇被水冲毁,乾隆十三年(1748)改驻潜口(今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距城三十里。”巡检司设在“关津要害处”,职掌“缉捕道贼,盘结奸伪”,主管称巡检。自宋建炎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880多年中,旧志记载黄山巡检司的主官巡检47任。其中,元代1任,明代20任、清代26任。黄山巡检司,一直设在黄山风景区外,风景区内的活动,自唐至清,基本上均由寺院主持。
虽然有专家认为巡检司之机构自元才设立,元之前只有巡检,退一步说,即使元之前歙县有巡检而未设巡检司,也说明歙县对黄山行使管辖权。
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南京开始筹备黄山建设委员会。民国二十三年(1934)元月该会正式成立,6月在黄山设立办事处,建天都小学。民国二十五年(1936),办事处改为黄山管理局筹备处。民国二十七年(1938),筹备处改为难民事务所。民国二十八年 (1939),又改为工赈办事处,直属中央赈济委员会领导。民国三十二年(1943),撤销工赈办事处,成立黄山管理局,下设总务、工程、农林等科。民国二十五年(1936)黄山始设警察局,有局长、局员、巡员及武装警察三个班计39人。警察局设在紫云保和九甲,将同期迁入茅蓬的工人家属正式立户。管理局、警察局经费,分别由安徽省民政厅和警保处拨给。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安徽省政府复函内政部,称“查黄山过去原属太、歙两县,以汤岭关为界,岭北属太平,南归歙县,自民国二十四年,黄山建设委员会奉命会同太歙两县府勘测,以黄山之东至太平县谭家桥,西至太平县之力溪坦,南至歙县之汤口镇,北至太平县之甘棠镇,正式划归黄山管理局管区所辖,并制有详图,会报行政院暨省府,各分存在案。”
由此可见,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立黄山建设委员会以后,黄山就划给黄山管理局统一管理,歙、太二县均无管辖权。歙、太各占黄山份额多少的歙太之争(或称徽宣之争)已无意义。正如中南海虽然在北京市版图上,但管辖权属中央,北京市无权过问。
1949年4月27日,黄山解放。7月,皖南行署派吕士华、田照、胡连生等5人接管黄山;成立黄山管理处,科级建制。下设文教课、林业课和温泉招待所。1951年,歙县教育科在黄山设黄山小学。1952年10月14日,管理处升级为县级建制。同时建立党支部,并设公安工作队。
1956年起,正式成立中共黄山管理处委员会,当时徽州专署与芜湖专署合并,,称芜湖专署,驻芜湖市。黄山管理处受省及专署领导。
1961年,徽州、芜湖专署分设,黄山管理处党委受徽州地委领导。一直到1968年,文革造反派夺权,成立黄山管理处革命委员会,1976年,撤销革委会,恢复黄山管理处;1979年,黄山管理处升级为安徽省黄山管理局(厅级),但党委仍实行属地领导,徽州地委书记一直兼任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当年,邓小平视察黄山,由徽州地委领导陪同,并接见了徽州地委全体委员。
1983年,划太平县和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
1986年,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
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到1987年,黄山管理局有30多年属省地双重领导,太平县和县级黄山市有28年属徽州地区管辖。无论从历史、地理和从古至今的行政管理上看,称“徽之黄山”名正言顺。
徽州要打出黄山牌
1979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正在精心绘制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包括刚刚起步的旅游业。
邓小平不顾75岁高龄,坚持徒步攀登,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玉屏峰、光明顶、鳌鱼峰、始信峰等黄山胜境,对黄山的旅游开发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
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囊括了旅游业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指引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最点晴之笔是打好黄山牌。
他对徽州领导最重要的一段话是:“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一生酷爱打桥牌的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打牌论”,打开了徽州人的视野。
从旅游业的的规律看,一个旅游区,必须有个拳头产品作龙头,这个龙头必须知名度高,有特色,高质量,有吸引力和诱惑力,方能有竞争力,使游客趋之若骛,纷至沓来。这个龙头,在徽州地区非黄山莫属。打黄山牌,就是树立黄山旅游业的品牌,品牌叫响了,徽州旅游这个龙头才能舞起来。
邓小平对安徽省和徽州地委领导的谈话后来整理公开,成为中国旅游业纲领性的文件。这个讲话,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几乎都包括其中。
关于吃。
邓小平说,要种菜,你们的丝瓜很好。石鸡,外国人肯定喜欢,做好了,可以卖他几十美元。你们的菜淡无味。很多东西稍为调制好些,价钱可提高一二倍。
你们搞几个养牛场,种草。旅客来了吃鲜牛奶,奶酪……奶制品多的很。这里卖奶制品,收费要比别处高些。外国人喜欢吃小牛肉,喜欢吃牛排……我们供应的商品单调的很;
伙食要很好地研究,要适合外国人的口味。你们地方菜拿不出来,烧的不好,要训练这方面的人才。青岛的啤酒很有名,在美国吃扳到处看到有中国啤酒(就是青岛啤酒)。如果把青岛啤酒拿到这里来卖,可以比别处贵三、四倍。他还是要买。
关于住。
邓小平说:要搞好道路、交通、住宿、设备。要清洁卫生,外国人批评我们脏。爬了山要洗温泉澡,钱可以收的很多。旅社建筑要搞古色古香的房子,象这样的房子,一家住一天可以收他五百美元,起码二百多美元。我在美国住旅馆,最低的是九百美元,高的一千二百美元。
房子设备,被单要每天换。将来要搞冷风机,要搞冷风。一定要搞的游客方便,房子干净。第一要把清洁卫生搞好,床单、枕巾要每天换。外国人来了就是花钱,只要你搞的让他舒舒服服,多花千把美金他不在乎。外国人到中国一个星期一千美金,现在我们收费太低。主要是搞好服务态度,清洁卫生,这是很重要的,你让人家出钱,服务态度不好,谁来?来了也要骂娘。在这方面,你们的知识很不够。
北海为什么不搞上床铺、卫生间,住旅客?
关于行。
邓小平关切地问:“芜湖铁路通到哪里?”当听万里汇报通过景德镇时,小平高兴地说,有了这条铁路就好了。万里汇报,道路现在太窄,我们要很好地整修……。皖赣铁路岩寺站改成黄山车站,屯溪飞机场进行扩建……这些意见小平没有表示异议。
据说,皖赣铁路兴建时,原打算在岩寺设个中转的大站,但县有些领导担心占用土地,结果中转站设在绩溪。由于岩寺是个小的停靠站,黄山车站名字被屯溪车站使用,同时,屯溪飞机场改为黄山机场。
关于游。
小平同志特别指出导游导游的重要性。他说,导游要训练,导游员由旅客雇,这是专门事业,要有起码的黄山知识。旅客来了,要问他要不要导游,导游几天,要有个章程。
要卖门票,外国人一个价,中国人一个价,泰国人曼谷公园,本国人收二角钱,外国人收一元五角钱,国内外不同,本国人和外国人收费不同。
关于购。
小平说,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你祁红、绿茶……搞小包,一两、二两的。包装一定要搞漂亮,卖他几个美元、他不是喝茶,是当纪念品。安徽纸、墨、笔、砚,也要搞好包装,卖美金。小卖部卖茶、纸、笔、墨、砚,定国际价格,大有买卖可做。特别是日本人喜欢笔、墨、纸、砚,砚台不要搞大。
在黄山搞些好的风景照片,搞一套黄山风景明信片,一套卖他几个美元。要搞彩色的风景照片、画册,他买回去当纪念。
邓小平的讲话中多处提到旅游要赚钱。他说,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华侨批评我们不会赚钱,他们说到处都是钱,就是我们不会赚。外国人来了就是花钱,只要你搞的让他舒舒服服,多花千把美金他不在乎。外国人到中国一个星期一千美金,现在我们收费太低。我们供应的商品单调的很,北京飞机场,讲了多少次,还是只卖香皂、毛巾。看来,我们不会赚钱,不只是你们不会搞,全中国都不会搞。
邓小平把旅游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他说,交通还不是第一,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
邓小平对徽州和黄山倾注很大的希望,他说:
“你们物产很丰富,这个地方将来会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祁红世界有名。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
“在这里,你们的资本就是山”;
“七县一市,再增加百万人口也没有问题,将来生活肯定比淮北要高的多”;
……
邓小平的“黄山谈话”,不是什么偶然之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指路明灯,实际上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奠基之作。这篇谈话以新颖的观点和新鲜的思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腾飞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的改革开放的大思路。
但邓小平没有说到旅游特区,邓小平讲话记录中也没有记载此话,后来有文章说邓小平指示黄山要搞“旅游特区”,不知从何而来?如果真有此话,这样大事,安徽省领导岂能私藏而不传达?
邓小平也没有谈到徽文化,而是谈如何赚钱,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这体现了小平同志的务实精神。在温饱尚未解决,农村仍然贫困之时,大谈文化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让老百姓尽快摆脱穷困,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他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的务实高明之处。
如今,邓小平打黄山牌的指示如今已成为现实,黄山牌确实打出来了,打遍了全国和全世界。黄山人民也确实比过去富裕了,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大批农村依靠旅游业,已经先富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18:55 , Processed in 0.7362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