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叶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你去过几个?

[复制链接]

417

主题

417

帖子

12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6: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宗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就叫“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堂号就知道本族的来源,纪念祖先功德。
全国各地叶氏宗祠大合集
中华叶氏,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朝朝顺遂
宗祠兴旺,叶族昌盛
1、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叶氏祠堂
叶氏宗祠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圆柱支撑起来的宏伟建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
1989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原貌。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
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选此为剧中雄远镖局内景地。
叶氏宗祠旁边,有叶氏家族的二座家祠。这一座是尚素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数次修整,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末。重修后的大门前,有个矩形小院,围墙用砖石合砌,水泥抹面,提契着花墙的方柱有两人合抱粗细,一人多高,四面缕以长方形、菱形的图案与花纹,具有西洋风格。祠堂的建设中使用水泥,这在当时十分先进。
2、安徽省安庆市市区叶氏宗祠
叶祠坐落在安庆市大桥开发区叶祠小学附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后,村子发展壮大起来。村人建祠堂拜祖,该祠堂不大,占地约400~1000平方米,墙壁上有诗画,瓦面上顶有龙船角,走廊上刻有木雕像及花草。
3、浙江宁波市宁海叶氏宗祠
在宁海一市村西南2.2公里小鳖岭脚的里岙村,亭头——东岙公路穿村而过。这里有个叶氏宗祠。宗祠里的戏台——南一台,其藻井堪称缑乡之绝。三间的斗拱、雀替、月梁和厢房外都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中国古代建筑常在天花板中最显眼的位置作一个或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在上面装修斗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使得这部分天花板产生精美华丽的视觉效果,同时起到吸音作用。圆形的戏台藻井也有平板形的、有螺丝形的等等。以螺丝形的戏台藻井制作技艺最高。南一台的戏台藻井就属于螺丝形的。在宁海乡村,仅此一个。
叶氏宗祠除南一台为缑乡藻井之绝外,其三间、东西厢房也很有艺术造诣。三间的斗拱、雀替、月梁和厢房外都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山水画,也有人物画。叶氏宗亲点击加入
全球叶氏宗亲群
据当地85岁的老人介绍,如今的叶氏宗祠是他5岁时重修的,原来造于何时还未查清。据《叶氏宗谱》记载,里岙村建村是宋初叶温誉隐居七市小梅枝,其四子分居于此。有近千年的历史。
4、浙江宁波慈溪市三北镇田央村叶氏祠堂
叶氏祠堂,位于浙江宁波慈溪市三北镇田央村,田央村的叶氏祠堂最早建成于清嘉庆年间,在光绪二十二年重修,取堂名为玉树堂。
旧时修建祠堂是为了追祖德、报宗功,而近 期,三北镇田央村叶氏族人自行筹资12万元修缮了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并在重修后订立了公约:叶氏祠堂不仅仅是族人缅怀先祖和婚嫁丧娶的场所,而且不分叶氏或他姓,均可以平等使用宗祠。
5、浙江省台州市河头镇上湾村叶氏宗祠
进入上湾村东村口,我们从宗祠的右边山门进入,左边的山门有人出来。宗祠里面传来越剧唱腔,原来是一群老人在观看电视中的戏曲频道。这座祠堂为四合院式,前后两进,设有东西厢房。
这座宗祠始建于喜靖二年(1523),从现存建筑风貌来年看,正殿为清中前期,门房、戏台则系清代后期修建。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99平方米。布局相当完整。
祠堂内最吸引是明间后檐的戏台,有四根柱子,施藻井,歇山顶,两坡硬山顶。记者看到天平顶上古代戏剧人物画,具有现代拼贴画的立体效果,有各种旋转的角度。戏台雕刻精细,这座宗祠如此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从一偏门出来,看到祠堂边上立了高音喇叭塔台,不由观察起来,目测约有20米高,用铁杆焊成,一级一级搭成,共有33级。
遇到喇叭坏了,人们可以登级而上修复。这种农村广播塔应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而保存到今天,实属难得,也算是文物级了。
6、浙江省温州市横渎叶氏宗祠
此宗祠以今河南平顶山叶县的叶公(沈诸梁,距今2500多年)为始祖。经过今丽水松阳、龙泉迁到温州,至今已有900来年。横渎叶氏宗祠大约初建于元初。该宗祠以南宋时伟大的思想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的曾祖叶公济为始迁温州之祖,奉元时居住在横渎的叶适的曾孙叶绪为一世祖(开基祖)。叶绪的坟墓在温州市郊慈湖南山,法通寺之阳,历朝每年古历三月初三族人乘船载鼓乐吹打去慈湖山老太坟祭扫,会同城内其他水心系后裔到海坛山支阜慈山叶适墓拜祭,并“吃祠堂酒”,相沿成俗,至今成为定例。那一天也是古代官府定下对叶适每年祭祀的日子之一(另一日子是九月朔日)。
横渎叶氏宗祠选择在原在大球山(现绣山公园)西麓,现今朱砂宫原址前进部位建立。前有龙潭,后有狮峰,五间两进,建筑宏伟,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颇具规模。原因是大球山四分之三的山地,计四十多亩,由叶氏后人陆续购进。因此大球山又称叶宅山。叶氏后人在此安葬的也不在少数。横渎叶氏宗祠历朝历代几经倾塌、维修、重建。清朝未年,由于政治腐败,民生艰难,宗祠年久失修,终于在一次台风中倒塌。宣统元年己酉(1909)族人将部分梁柱、木主神牌、香炉搬回,在村中叶宅南岸现横渎南路39号重建。虽然规模大不如前,仍具典型的江南祠堂风格。较简朴亦庄严静穆。祠堂前面原有几百平方米的“祠堂坦”,建有一半月形的水池,与祠堂建筑遥相呼应,寓意阴阳二气调和,子孙瑞祥安康,百世其昌。现祠内尚存有年代久远的叶适神位木主、香炉,“叶公祠”匾及较为完整的谱牒。
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塘头自然村叶氏宗祠
  塘头自然村的始祖叶嵘,出生于南宋,进士出身,做过柳州县令、邵州知府,是叶氏授姓以来最杰出的两个人物叶法善和叶梦得的后裔,叶法善的第十八代孙,南宋丞相叶梦得的曾孙。南宋末年,因避兵乱,嵘公从衢州迁居到宣平石柱源。元朝延佑年间,嵘公的第六代孙桂公,也就是启三公迁居塘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嵘公的后代在明朝的时候建起了南阳书院和望松楼大厅。历史上南阳书院先后培育出进士四名,廪生五名,秀才三十余名。塘头自然村的叶氏宗祠初建于明代,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
  1986年,原叶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倒塌。多年来,塘头自然村村民积极筹备,自发募捐,准备重修叶氏宗祠。今年7月,在社会各界帮助支持下,塘头自然村村民在龙脉岗下、黄金塘前,叶氏宗祠原址破土动工重建宗祠。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积达666平方米的叶氏宗祠建成竣工。村民们把传统的宗祠文化与敬老助老的美德具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建后的叶氏宗祠既是塘头自然村文化娱乐中心,又是村老年活动中心。
8、福建省莆田市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叶氏祠堂
  祠堂始建时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较大,宽23米,深43.8米,占地1008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该祠清顺治年间被毁,康熙年间曾修后进和后院,乾隆年间又修戏台亭和回廊,1947年再建中间一进二层楼房和八角大戏台等。1985年,叶氏后裔、旅外华侨出资进行大规模修缮,并恢复原貌。现祠内大厅之彩绘、浮雕、镂雕等十分精致;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斗拱、门窗雕刻精美。祠堂内的五只仙鹤和三副对联均为万历皇帝御赐的;大厅正中上方高悬着“天恩存问”竖匾——这是保存下来惟一的原始文物,犹为珍贵;竖匾两边是万历皇帝钦赐的“黄阁师臣”和“世乡贤”匾额;另外还有一面崇祯皇帝诰赠叶向高祖孙四代之“恩荣”大匾。现祠堂内存有各种匾额、楹联,系福建籍书法家陈天麟书写。“叶氏宗祠”虽历经重修,但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从其宏伟的气魄、精美的饰物,仍可感受到昔日的繁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特别是祠堂前依旧挺立的旗杆碣,仿佛犹在见证叶氏家族的荣耀。该祠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圩镇叶氏祠堂
  叶氏祠堂在同安新圩,其旁有甘露亭,其建筑规制颇似北京的皇家庭院。
甘露亭的建筑犹如天坛,惟天坛是圆形的,屋盖是锥形的;而甘露亭屋盖是四柱八角,全用木头搭架,中留圆形,则与天坛屋顶结构相仿佛。
  祠堂围墙前有“麒麟壁”,颇似“九龙壁”,只有龙与麒麟之别。祠堂前有水沟,正对大门架石板为桥,与故宫前的金水河桥类似。这种结构布局为一般祠堂建筑所罕见,可能与当地叶氏出了一个宋代郡马有关。叶氏宗亲点击加入
全球叶氏宗亲群
  离叶氏祠堂不远,有郡马墓和传说曾是发配海南的贾似道歇凉的千年古树重阳木(群众贬称为“狗曾”和“贼树”),以及凤山石塔、龙泉井及石亭等。亭柱上有楹联曰:“渊渊其泉,浩浩其天”,表明这里的泉水极好。厦门矿泉水厂就建在其东南。
1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墩头村内叶氏宗祠
  在大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转,遇到几个大的宗祠。李氏和郑氏,并没有特别之处,而颇有深宅气质的叶氏宗祠,则绝对是人对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大开眼界的地方。叶氏宗祠外门比其他显得高些,深宅大院,门前的对联已经在诗句中暗喻了这个家族的来历。据说叶家乃由中原地区而来,老根子在河南的南阳。门前的照壁虽然并不奢华,但雕工精致,且在上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万古流芳。
  进院后,墙面上除了有叶挺、叶剑英将军的配图详细介绍,最令人震撼的是将家谱制作出来,挂在墙上,供人了解和参考。而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可以在这样“一棵树”上被描画出来,实在也是一件工程浩大而了不起的事。
当然,按照现在的说法,能进入族谱的,自然也都是家族中有些成就的子子孙孙,一幅明人的画像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这位官至明朝礼部少卿的叶高标先生,想必是叶家更早之前的“家族光荣”,所以挂了一幅他的画像在此。
叶氏宗祠是此次南山寻庙的3座宗祠中,最具书香气和文化气息的一处。其族人历年聚会的大幅合影,则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宗祠而知源流,数典而不忘祖。遵循族规祖训,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03:34 , Processed in 0.0769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