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再忆打鼓岭村

[复制链接]

79

主题

79

帖子

23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23: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黟县打鼓岭回来已近20天,但此行拨动我的心弦之音,却久久没有散去。站在阳台上,街上车来车往、熙熙攘攘,让我想起打鼓岭群山清溪的宁静与安详;置身于办公楼内,同事们行色匆匆、忙忙碌碌,让我想起打鼓岭人的无争与淡然;窗外草坪上,裹着草绳、打着点滴、倚着支架的新栽树,让我想起打鼓岭草木的自然与坚强。于是,我忍不住重拾多年不曾触过的笔,试着录下了我们一行人,徜徉于煦暖秋日里的悠然,徐行于竹海松林间的舒缓,嬉闹于清泉流溪边的快乐,而我更想记下的,却是晨雾暮霭里、山麓田野旁那座小小村落,给我内心深处带来的那份平和。

打鼓岭村四面环山,山虽不高,但因群山之间瀑潭相连,颇有灵气;村前一条蜿蜒小溪,溪虽不宽,但因长年不息,犹显生机。村里二十来户人家,皖南常见的徽派小楼,虽依山而建不够整齐,但倒也显得错落有致。经典的粉壁黛瓦马头墙尚在,但又融入了不少时代元素。比如,窗要比以前的大许多、低许多,墙也没有过去的高,尤其是门楼上,没有堪称精绝的徽州砖雕镶嵌其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略显粗糙的水墨画。与大户人家的古院深宅相比,这些小楼更加简约。也许这才是徽州寻常百姓人家的真正居所。村子里随处可见传统与现代交叠的影子。最有意思的是房东家的厨房,一边是烧液化气的新灶台与挂在墙上的欧式抽油烟机,一边是烧柴火的老式灶与伸出房顶的长烟囱,真是别有一番风味。透过这些,我们依稀能够见到这个小村子时境变迁的足迹。

小孩们对这些没多少兴趣,他们更好奇于这里拥有的平时不曾见过的一切。溪上窄窄的、没有扶手的简易木桥,走在上面虽有些害怕,但过去了还忍不住回头,再体验一回其过程的刺激;溪边灌木草丛中,红灯笼似的不知名野果、如繁星般不知名的山花,能让他们围成一圈琢磨老半天。路旁菜地里,指着挂满枝的野山椒、成熟泛黄的豆子、藤蔓绵延的红薯,大人们本想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但小“童鞋”们早就被满地蹦跳的小山蛙、青蚂蚱掳去了心思;溪水古树下,大人们想拉他们合影留恋,小孩们却蹲下来使劲翻起水中石头,看能否找到一只小石蟹、抓到几条小河鱼。停在一旁的手扶拖拉机上,把方向的是小男子汉夏语童,而站在车厢里满面春风的戴澄然、郭亦闻,好像搭车赶集去的两个农家小妞妞;村头马路上,仓皇跑在前面的是小董,紧追其后的是一群小不点,正使劲地往他头上扔着一把把苍耳。家长们嘴里喊着不让小孩这样,但几乎都是心不在焉,没有人真打算要上去阻止。小孩们就这么笑着、闹着、疯跑着,从日当午到近黄昏,一点儿也不知道疲倦。

与小孩们的乐相比,我更喜欢村里无处不在的真。那天从山里回来,已近傍晚。找村里王书记安排好住所,我们从车上取下行李,简单收拾后便回到王书记家吃晚饭。临走时,我们问女房东,要不要把门锁上?她倒笑了,说:“不用的,我们平时就是上山干活,一整天不回来也不锁门,跟隔壁说一声就行了。你们去吃饭吧,保准没事的。”看着她非常肯定,我们才放心离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一久违了的美好传统,在这小山村是种回归,还是本就从未离去?我更相信是后者。这里没有硬梆梆的防盗门,没有鸟笼般的窗栅栏,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围墙,更没有见面不相逢的陌路邻居。清早,你会看到一个个端着碗,满村串或者坐上路边树下的村民们,家长里短地聊着笑着,一顿早饭能吃到九十点钟。这家今天地里有个活,看那家能不能出个力帮个忙;这家说今天要去县里一趟,那家马上接下话问能不能帮着捎点什么……你还别小看这个“早餐会”,有时连村里修路、架桥这样的大事情,也能在这说笑之间给定下来了。大家在一起就是这么随意、率性,就是对待我们这些外来人也是如此。村头那个卖土产的摊主,每当有客人经过,他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你要不要买点干木耳、灵芝什么的。当得到否定回答后,便坐下来不再向你推介,不像有些地方则要把你追出一两里路去,直到你买下为止。

真的希望,这个藏在深山的小村落,不要因为来访者增多而变得喧闹,更也不要因为外面世界影响而变得浮躁。真的希望,这一片,我守望的精神家园永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9 00:06 , Processed in 1.7865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