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徽州文化第一村——篁墩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帖子

4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1: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篁墩最早叫“姚家墩”。东晋时新安太守黄积卒葬此地,其子黄寻庐墓为家,“姚家墩”改叫“黄墩”。后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因有善政被赐宅“黄墩”,徽州程氏在此繁衍盛兴,明代程敏政始改“黄墩”为“篁墩”。
篁墩是北宋大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创河南“洛学”)和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创福建“闽学”)的祖居地。篁墩是中国三大“阙里”之一(“山东曲阜孔圣阙里、婺源蚺城文公阙里、徽州篁墩程朱阙里”)。明代赵滂曾专为篁墩编撰《程朱阙里志》。清代移建程朱阙里坊,得乾隆钦赐“洛闽溯本”题额。至今篁墩还留存朱家巷、朱熹徽州始祖朱师古等两穴祖墓遗址,连同“洛闽溯本”程朱阙里坊,都是朱熹文化的重要文物古迹。
篁墩还是南朝时程灵洗的诞生地。程灵洗是正史中徽州入传第一人,唐代编撰的《陈书》《南史》都单独为程灵洗立了传。程灵洗是二程(程颢、程颐、)的远祖。程灵洗兵御侯景之乱,保境安民。又是中华太极拳的祖师。篁墩仍存程灵洗墓、祭坛、相公湖、射蜃湖、鼓吹台、洗马池、铧卜桥等等文物古迹。
篁墩更是许多新安旺族的发祥地。“篁墩程”“篁墩朱”“篁墩黄”“篁墩戴”“篁墩江”……徽州的大部分家族,都把篁墩选作自己的祖居地。篁墩是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共称为中国三大宗族始迁地,是许多新安旺族的发祥地。在中国历史上三次氏族大迁徙中,有几十个姓氏选择篁墩作为首选安居地,在唐末黄巢起义时迁入篁墩的姓氏目前搜集到的就有朱、萧江、济阳江、戴、方、王、张、李、曹等28个姓氏。其中程、朱、江、毕、汪、黄、吴、胡、王、李等30余个姓氏的后裔又从篁墩分迁到徽州和全国各地。 
古篁墩村从上街到下街,依次排列较大和标志性的建筑有毕氏宗祠、古民居方务德堂、吴氏(青石门衙)宗祠、邵家大屋、汪氏宗祠、胡家大屋、汪家大屋、黄家大屋、吴家新屋、方家大屋及友余堂巷、朱家巷、朱氏宗祠、程朱阙里祠、黄积墓、世忠庙、篁墩铺、私彩桥等,浓缩了徽州宗族社会“程朱阙里”的生态实景。
篁墩古街,是古代往徽州府城的官道,两旁店铺、商号鳞次栉比,有邵氏茶记行,永昌杂货店,振大、振兴、元兴等三家酿酒坊,大昌等两家肉店,振大、光华两家糕饼作坊,程集生、程天生、程金林三家药店,胡记、程记两家盔头店,三家曹记豆腐店。还有苏记盐行、汪记面馆、沈记银饰店、绸缎布店、南北杂货店、方记珠行、轿行、铁匠铺、理发店、纸扎店等等。
历史上,对篁墩最为关注的还不在于它是徽州宗族的重要发祥地,而是在于它是程朱阙里。人们尊其为“徽州文化第一村”。近年来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日、欧、韩、东南亚等国客人纷至沓来,或篁墩寻根拜祖,或考察程朱文化故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5:44 , Processed in 0.0731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