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 蜈蚣岭精神——团结、民主、科学、创新、自强

[复制链接]

199

主题

199

帖子

59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0:26: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人造梯田
首先,伟大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精神。与大寨、与红旗渠一样,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千亩梯地的垒筑昭示着这种精神。假如没有农业合作化大生产,就没有大集体的团结协作,就没有六联和蜈蚣岭梯地,就不能在科学地改造自然之中改善生产生活。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会激发形成巨大的声势,推演成强大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精神。1970到1980这10年间,他们出工70多万个,砌石填土30多万方,大到买炸药小到购铁锤全部自力更生。
第二,尊重群众的民主精神。如今健在的六联大队书记程节高、蜈蚣岭大队大队长方摇林都反复提到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干部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方摇林说,当年从大寨学习回来,最大的想法是穷则思变,最好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不发动群众,一事无成。
第三,治山治水尊重科学的精神:六联和蜈蚣岭梯地在宏观规划上,始终坚持了“高山林、中山茶、低山粮”的原则,采用了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微观建设上,依山顺水,就势曲折,遵循山之脉络,水之纹理,合理运用了自然科学,使梯地历久弥坚;在生产劳动方式上,蜈蚣岭人民通过培养、组织专业队伍,细化分工,保障了劳动成果的永久性。当年六联、蜈蚣岭两个大队都曾在大造梯地的同时,建设水库和数公里长的水渠,建起水电站,做到灌溉发电两不误。
第四,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祖先留下的18株原生态白茶母树,与梯地一同承载着蜈蚣岭人致富奔小康的梦想。2002年,村干部胡和法经过反复试种,蜈蚣岭母树白茶无性系繁殖技术成熟,为了规模化发展蜈蚣岭白茶,科技带头人胡和法一班人在土层厚达两米的“大寨海绵地”上,建立科技园,对18株百年白茶母树实行集中挂牌保护,扩大苗圃规模。2011年,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注册成立了黄山市蜈蚣岭母树白茶有限公司,带领全村干群改造茶园,走产业化白茶发展新路子,今年培育白茶苗80万株,发展白茶150亩。安吉白茶名气很大,但是,蜈蚣岭白茶连叶茎也是白的。
第五,执着的勇于抗争、敢于超越的自强精神。相比六联,蜈蚣岭是后起之秀,但由于山势高耸,蜈蚣岭梯地建设的艰难程度远胜过六联,建成后其气势更为波澜壮阔,动人心魂。而且,新时期的蜈蚣岭人排除万难,在交通工程技术专家认为无法修公路的客观面前,绝不低头,硬是修通了天梯般陡峭的公路。因为竞争,共促共进;因为自强,硕果成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17:34 , Processed in 0.7178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