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棠樾牌坊群简介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131

帖子

39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0:3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慈孝里坊,牌坊龙凤板上“御制”二字,意味着该坊乃皇帝从国库里拿出银子建造。明弘治年、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整修。
明嘉靖(1552—1567年)初年鲍灿坊初建,为四柱三间一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旌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
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鲍象贤坊,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所建。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建鲍文渊妻坊,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建鲍文龄妻坊,为了旌表年青


就守寡的节女而立。
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鲍逢昌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建乐善好施坊,旌表鲍漱芳和其子鲍均行善建成这座“乐善好施”义字牌坊。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确混然一体。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
鲍灿孝行坊
鲍灿坊,为卷草纹头脊式,4柱3间,坊阔9.54米,进深3.54米,高8.86米,鲍灿孝行坊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二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


慈孝里坊
慈孝里坊,卷草纹头脊式,4柱3间,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米,上面镌刻的是“御制”、“慈寺里”,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日:“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
矢贞全孝坊,江氏节孝坊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牌坊结构与乐善好施坊相同。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乐善好施坊
乐善好施坊,均为冲天柱式,4柱3间,通面阔11.82米,进深2.85米,高11.70米。大小柱额都不加纹饰,唯挑檐下的拱板镌刻花纹图案,月梁上的环与雀替也相应雕刻了精致的纹样。粗大的梁柱平琢璋磨,不事雕饰。此坊为旌表诺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鲍均而建。鲍淑芳为大盐商,嘉庆八年集众商输饷,奉旨议叙盐运使职衔,洪泽湖决堤时,集议公捐米6万石,淮河、黄河水灾时,捐麦4万石,开六塘河归海,集众输银300万两,疏浚芒稻洞,捐银6万两。助设沙河闸,捐银5000两。在家乡修祠社,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等等,义举很多。但临终却没见一座施表自己的碑坊,只得嘱咐儿子鲍均,克守祖训,造福乡里。徽州府督抚被鲍淑芳、鲍均父子的诸多义举所感动,请命于朝廷,以乐善好施得旨施表建坊。


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
节劲三冬坊,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鲍逢昌孝子坊
天鉴精诚坊,旌表孝子鲍逢昌,背镌“人钦真孝”,牌坊结盟构与乐善好施坊相同。鲍逢昌孝子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新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


鲍象贤尚书坊
命涣丝纶坊,冲天柱式4柱3间,坊的背面镑有“官联台斗”4个大字。鲍象贤尚书坊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歙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3:28 , Processed in 0.0777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