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歙县景点之蓝田村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

帖子

3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21: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歙县蓝田村是一个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蓝田地处歙县东乡腹地,位于徽州府歙县城正北偏东方向16千米,疆域面积10平方公里。
椐蓝田叶氏族谱《四老支谱》载:村原名潺田,原居吴、杨二姓。蓝田叶氏始迁祖叶孟,后梁(西梁)(公元562~587)时曾官拜大司农,为户部尚书,守祖墓居于歙城,因游石佛洞,经历是乡,见其“龙神卓越,局度宽敞,五星具备,各镇其垣,九曲入明堂,狮象捍水口,大小墩阜棋布星罗,秀矅明拖,贵沙暗拱,溯发源来自黄山,论同支联于飞布”,“深足其意,遂迁居焉”。时值天下纷乱,先于后梁天保末(576—580)将夫人梁武帝萧衍之后萧公主(西梁王萧岿之姐妹,西梁最后一代皇帝萧琮的姑姑)以及眷属避居与此,己仍入朝为官,后于唐贞观元年(627)告老回乡定居,叶氏族旺后,吴杨姓日退。
蓝田叶氏尊春秋楚国叶公沈诸梁为始祖,自叶公始,至今已有80多代。叶氏入住蓝田后,为纪念先祖叶敷泽(蓝田叶氏始祖孟公的祖父)曾任陕西蓝田县尹,并以旧名“潺”字“浅俗不韵”,遂易村名“潺田”为“蓝田”,村的附名叫种玉里,亦因陕西蓝田县出蓝田玉而得名。自叶氏入住蓝田至今已越1420余年。北宋神宗时分上、中、下三门,依次位于村之北、中、南,上、中门支祖为裕(17世祖),下门支祖为礼(亦17世祖)。
1974年和1982年,因农田生产建设的两次发现,把蓝(潺)田村的居住历史再向前推至东西汉之交甚而至奴隶社会时期。1982年6月蓝田村民汪成夏、汪成亮、汪银芝等人在蓝田村下游一千米的“东瓜园”发现并掘得古铜钱“更始五铢”,“五铢钱”共45斤多。当时除留少数作样品观赏外,其余都卖给了溪头供销社废品收购站。
蓝田村是江南“叶氏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历代人才辈出。村庄西倚来龙山脚而建,玉屏山旭日东望,潺溪水绕村而行,村落古街道错落有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南宋时,杭州为帝都,距离杭州不远的徽州商贾快速发达。南宋以来,徽商日盛,驰名天下。徽州形成了家家“少男外出从商,老来荣归故里”的传统文化。
兰田村村落街道沿来龙山布局,街巷纵横,上水、下水、明渠、暗沟,错落有致。马头墙下,木楼别致,白墙黛瓦,庭院深深。史传鼎盛时期蓝田曾达到“千户万丁”规模,建有多个当铺、钱庄、诊所药店和很多社稷活动场所。但因历史上多次战乱,特别是太平天国后期战乱,村落大部被烧毁,居民四处迁徙,迁徙到外地的后人主要有江西、安徽六安叶集、以及江苏镇江与扬州各支。
到20世纪末,蓝田所保留的建筑占地不到鼎盛时期规模(火烧墙遗迹)的一半。现存人文古迹主要有古坝首(类似于古城墙)、明清徽派建筑(群)、古桥、塘库(古水利系统)、古戏台、古学堂、古墓祠、古亭阁、古石坊,以及千年石板古道和巷道。
蓝田原属于一个完整的行政村,其包括蓝田本村、石榴村(南距蓝田1千米)和半岭(西北距蓝田3千米)3个自然村。2008年并入溪头镇所在地溪头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00:22 , Processed in 0.0720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