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黟县守拙园:浮生若梦,与五柳先生择一城终老

[复制链接]

459

主题

457

帖子

137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45: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8-11-5 11:46 编辑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也不知道是何因缘,在我接下来的岁月了,我总是会想到他;想到冬日青翠的山峦、想到碧波无恙的故渊池水、想到沾染岁月痕迹的廊檐屋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一次来到黟县守拙园。才真切明白陶渊明写下这首诗篇下的恬静心情。


《桃花源记》
“守拙园”这个名称是从陶渊明诗集《归园田居》中的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得来的,主要体现的就是这个拙字,拙的意思单独来讲是笨,不灵巧,但守拙是守正不阿的意思,也有质朴的含义。

走在历史的长河,我似乎更能理解当初靖节先生的心境了。面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为守住其本心,不受到官场的不良环境影响,因而辞官归隐,复归质朴无为,清新寡欲的生活。对比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社会中,多少人在纸醉金迷的都是生活中醉生梦死,多少人在社会底层摸爬打滚。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八面玲珑、尔虞我诈依然存在的。在这一片宁静之中,“守拙园”大概就是为守住这份纯真和质朴而存在的吧。
刚到门口,立在眼前的是一座门楣上刻有"守拙园"题名的徽州特色石牌坊,朴拙、刚正,如同园名一般。穿过石牌坊,走上数十步石阶,跨入徽州古民居的门楼,映入眼帘的屏风上刻着《桃花源记》全文,低头走在窄小静谧的石径上,静默品读文章,回味着文中的句词,听脚下流水潺潺,看远山含黛,意境甚佳。


初极狭,才通人


"草屋八九间"


"池鱼思故渊"
不觉跨入中门,一抬眼,却是另一番景象,12亩的无边天池如镜面一般,扑面而来;还有那三面的远山,一排排的徽州古民居,没有任何的过渡,没有任何的围挡,豁然开朗,真真让人欣喜不已。这一切活脱脱就是“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这里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草屋八九间",那里是"池鱼思故渊"。

园内那方“天池”名为“故渊”。它是因《归园田居》中一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得名。“故渊”整坐池占地12亩,最深1.8米,池的设计是非常的特别,它是没有堤岸的,从这边看过去像是没有边际,真正做到了天然合一,池面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池底是锅底形,跟现代化设计相结合,做到了滴水不漏。前面的老房子背靠南山面朝水,这里景色优美,山青水秀。


弯腰墙
沿着青石板继续往前走,穿过竹榭,入眼的便是一方庭院,被四方厚重的墙壁裹在怀里。我们可以看到,那长长的墙壁上满是风雨的痕迹。上面篆刻的字体随着岁月的洗礼早已斑驳却还坚毅的立于众人面前。该墙壁承载着文人雅士的铿锵情怀,故称之为——文化墙。亦名弯腰墙。一块石刻一个故事,一方门额一段历史。它的文化、鉴赏价值极高。墙上镶嵌的百多块石刻门额,时空跨越清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字体涵盖了楷、行、草、隶、篆等,均为书法家或德高望重人士所题,实乃古今奇观。
目前为止,前来参观的游客里还没有一个敢拍着胸脯说他认识这里所有的字。有些人不信,要来一看究竟,然而在这面墙前站了许久,终于不得不承认,确实认不齐全所有的文字,才弯腰对这些书法家们表示敬意,“弯腰墙”就是这样被叫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2:38 , Processed in 0.5736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