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休宁】齐云山——赤紫色的山

[复制链接]

62

主题

62

帖子

18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5:41: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群山绵延,起伏如摇篮,白岳齐云山依偎在横江边,默默注视着远方的天际线。
         在碧莲池畔回望一天门,形态精巧如象。此处又称“象鼻岩”。

        可望而不可及的香炉峰。
        五老峰边,一夫当关。
         齐云山最高峰。一石插天,与碧云齐。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一首诗,诗名是《游黄山白岳不果》。诗的后两句现在广为人知,已被作为广泛推广徽州的宣传词。诗的前半部提到两座名山,黄山和白岳。黄山不庸赘述,白岳则是地处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号称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白岳新建的山门牌坊上悬挂一副对联:“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是清乾隆皇帝的赞誉。毕竟是帝王,将白岳擢升为江南第一。
         攀登白岳至少有步行和乘坐缆车两种途径,似乎景区还有公交汽车。如果选择步行登山,则登封桥是起点。这条步行的线路至少从唐宋就已形成。

         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毁于山洪,五十六年(1791)重修。

         桥两岸皆有牌坊,北部为新建。
         桥为十墩九孔,全长148米,宽8米,高12米。迎水面石墩有分水尖。
        分水尖。
         分水尖像匍匐江面的灵龟。
         背水面则陡削直壁。

       拱为纵联砌置的半圆形状。
        桥面青石铺就,两旁石护栏。

         桥边竖有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禁碑一块,全文为:“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
         青石板历经岁月的洗礼,光滑圆润。苔藓从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山水的灵气赋予这里诗情画意。

         桥南的牌坊是乾隆五十六年的旧物,高9米,用黟县青大理石筑成,二柱冲天式。水墨的色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登封桥横跨的齐云山脚下的河流清澈明净,它的名字是横江,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的三江源头。

        山环水绕,白岳横江。

         走下意味着平步青云的登封桥,是两侧徽派的白墙黑瓦,夹道相对。道路指引着登山的路径。

         穿过街道左拐,登上层层石阶,是新建的“天下第一名山”牌坊。从这里,真正的登山之路就开始了。

         街道直前方,树木遮蔽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拱桥,现在几乎已没有行人。此桥名为南溪桥,建于明初。当年徐霞客两上黄山,均由此桥至南坑,而后渡横江取道而去。现在的黄山已经到处坦途,自不会如此辛苦来去。

         走过“天下第一名山”牌坊,是古朴绵延的石阶路,这是古老而传统的登山线路。游圣徐霞客曾在1616年和1618年两次由此登临,被称为“霞客古道”。这条古道长三里,建有十三座凉亭,皆是先人精心谋划的结果。

        步云亭,是十三亭中的第一座,取“平步青云”之意。
          环峰拱秀亭,坐落于峡谷之中。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四周秀峰环伺林木争荣,尽显幽秘之风。显示一种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

        登高亭。

         中和亭之名与白岳齐云山中庸的高度契合。齐云山最高海拔585米,在诸多名山中并不显赫。中和亭又位居半岭,前后山道各半,正印证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态度。

          凌风亭,建于1980年代。登山至此,便有清风徐来。亭左建有神龛,供奉大义参天的关公。

         关公左侍关平,右侍周仓。神龛两侧对联为:“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

         瞻敬亭,六角重檐,2014年重修。

        松月亭,取名源自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

          海天一望亭,重修于1980年代。背倚白岳,面朝黄山。正是云天一色,海天相接之境界。

          云水亭,重建于2014年,取意于道人行云流水的生涯。

         渐入仙关亭,是十三亭中的倒数第二亭。游人至此,已是精疲力竭,退则前功尽弃,进则光明在前。所谓仙关在前,正是此意。

        “善田妙果”。

         望仙楼,就是十三亭中的最后一亭,已经可以与仙人共语。当然,这里也是售票处所在,是白岳名山的唯一入口。

          据《齐云山志》:“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谓之齐云”。明嘉靖皇帝求子灵验,敕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下,始正称齐云山。

          齐云山内密布摩崖石刻,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楼前的两方石刻分别是清道光九年的“募捐修路碑”和明万历廿二载石碑。

          购得门票,进入山门。但见山势高低起伏,幽谷处有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的梦真桥相连。

          桥为单孔圆拱。

          正德古道。

         永乐古道。

         石栏板被青苔涂抹成斑斓的颜色,浸透了时间的痕迹。

         栖真岩是唐代乾元年间山东名道龚栖霞结庐修真的地方,龚栖霞后成为齐云山道教鼻祖。现在这里大多为明代建筑遗迹。

          石制门坊沧桑,本应该是四柱三门,门前一对石狮。现在明间门顶横枋已不存。

         次间枋侧雕刻精美,枋间一斗六升栱。

         忠烈岩和寿字岩相距不远。

          忠烈岩里,祭祀徽州共主汪华。汪华在隋朝末年起兵,后归顺唐朝,被敕封为忠烈侯、越国公。他的祠堂在徽州随处可见,直至今日。

         两柱单门,下枋浮雕双狮滚绣球。

         屋顶三重檐。

          寿字岩传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手笔,直径达2.3米。

         寿字岩旁,有工整的南无无量圣寿佛经。
         当爬山终于爬到一块平地,挑山女茶馆就在一天门的旁边。这里的主人是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汪美红。

         茶馆里物品不算丰富,我在这里吃了一碗泡面。和汪美红大姐唠了几句家常。她的大儿子生来双眼几乎全盲,按照国家政策再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妹。不幸的是,三年后丈夫意外身亡。汪大姐只能独自支撑了全家,含辛茹苦,她成为齐云山上唯一的女挑夫,把一对双胞胎儿女挑进了安徽省两所重点大学。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从和她的聊天中发现,她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现在年岁增大,不再挑山,只能靠茶馆为生。如果您经过这里,也许应该进来坐坐,给予汪美红大姐真诚的帮助。

          挑山女茶馆后,转向一处天然的石洞,这便是一天门。

         一天门内,摩崖石刻众多,琳琅满目。

          这里系丹霞地貌的流水、风蚀作用形成,徐霞客赞曰:“高爽飞突,绝似阊门。”

         一天门后,地下一汪池水,四周壁峭壁环绕。石壁上刻满各种大字标语。那里便是著名的真仙洞府。

         真仙洞府崖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最为醒目的是“天开神秀”四个大字,器宇轩昂。

         回望一天门,原在高崖上。

          崖壁之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住其中。洞穴分别为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儒道佛三教皆会合这里。

         攀云捧日。

         碧霞灵应宫。

         圆通岩供奉慈航普度天尊。

         人世蓬瀛。

        飞举冲霄。

        罗汉洞。

         罗汉洞外为石坊门,门枋题字:众妙之门。这源自道教始祖老子的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时又和现实的门相对应。
         罗汉洞内正中供奉真武帝君,端坐六角台上。

        两边壁龛里供奉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本应当是佛教里的护法住持,却被移植到道教的真武大帝身边。这说明道家的兼容并蓄、杂揉的主张。江海不择细流,亦是一种气度。

         罗汉的形象极其生动,取自在坐,双目含笑,颇有禅意。

        雨君洞,供奉龙王,祈盼风调雨顺。珍珠帘下的隶书是南宋绍熙年间的题词。

         雨君洞内有一幅石刻字迹值得关注,是明万历乙酉八月既望,本山道官所立石,内容为定远戚继光,同新都汪时元、邵正魁、汪道会游此。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此碑刻因此极具价值。

         太液玄精、御鉴岳图。

        半天晴雨。

         真灵伟迹。

         齐云胜景、天开图画、玄天妙境。

         真仙洞府前还有一方低洼的水塘,状若釜鼎,雨水流注不息,日夜汇集。聚敛财气,人称碧莲池,红鱼游曳其中,状若空游无所依。

        白岳山房下有道人在读书,虽然身处一隅,他的世界早已跨越洪荒八极。

        再向前行,是二天门。下为券门,上为楼阁。

         红墙饰面,树荫落影。

           再上是三天门,由此进入山上的村落月华街。

         月华街是道士和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香客、游人休憩、歇息的地方。行人摩肩接踵,俨然大都会。

         天官府又名五凤楼,建于明嘉靖十一年,为时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宏的驻山府邸。汪宏因为代嘉靖皇帝求子灵验而获赐天官。

        如今天官府已是寻常百姓家,天井里一汪甘泉,平淡从容。

         远处一峰独秀,上建金黄的铁亭,状如香炉,便是香炉峰。

         香炉峰上本有朱元璋所敕铁亭、香炉,惜于大跃进时期被毁,现为1983年重建。月华街上尚有小壶天、长生楼、太素宫等景点。

         风虎关,关门为单门牌坊,门边岩壁上有一幅精美的浮雕。一位武士正手牵一匹骏马,昂然站立。

         风虎关门牌。

        朗灵院为明初凿岩构院,内奉关公,位于风虎关边。

        飞雨。

         玉虚宫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养素道人汪泰元募建,耗时十年而成。宫殿建筑在山势的凹陷处,发自天然,巧借山体,是道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山石上留下先人的诸多刻字,从“银河泻落”、“飞雨”这类题字看,山顶一定曾经有雨水飞落,平添了几许意境。

         养素道人题额:治世仁威宫。

        门枋石刻。

       正门系四柱三门三重檐楼阁式,红色砂岩镌成。

        字板上题字证实汪泰元和方琼真于皇明正德戊寅重九日立此牌坊。

        次间浮雕神鸟异兽,珍奇花草。

       横额:玉虚阙。

        次间浮雕。

        太乙真庆宫。

       字匾皆为汪泰元题字,祈盼世道兴隆。

       明楼鳌鱼脊,纱帽翅翼形栱。

         如画美景引得嘉靖年间的眉山张景贤赋诗一首,刻于石碑:嵯峨白岳倚长空,势入层霄鸟道通。路接天门云婉转,崖悬晴瀑雨溟濛。香炉缥缈承朝雾,金殿参差动晓风。东望太和应咫尺,更从何处问崆峒?

        歙县县令楚黄伯亦留下诗文《重游齐云憩万人缘》,彭好古书。楚黄伯和彭好古还有一方《夜登齐云》石刻,位于一天门下。

        省保碑:齐云山玉虚宫牌坊,1998年5月公布。

       玉虚宫内供奉以真武大帝为首的道家神像。

         供桌雕刻三爪龙。

         天上有仙人乘鸟护卫。

          门洞上方,有形制古朴的月梁,下有插栱承托。

         石磴盘空上,天门傍日开。深山饶草木,灵境易风雷。龙下玄元殿,鹤鸣绛节台。秦皇徒泛海,此地即蓬莱。嘉靖元年四月书。

         玉虚宫所在称为紫霄崖,紫霄崖下有整个齐云山石刻中最著名的精品,被誉为“三绝碑”。两面都刻有铭文,一面是《紫霄崖兴建记》,由前南京工部尚书致仕祁门镜山李迅撰文,汪阳熙镌。另一面《紫霄宫玄帝碑铭》,唐寅撰文,戴炼书丹、汪肇篆额、汪阳熙、朱云亮主刻,费时两年竣工。这块碑已历500多年,但依然保存完好。

         《紫霄崖兴建记》在外。

         为皇明嘉靖三年工整的楷书。

         另一面《紫霄宫玄帝碑铭》面对玉虚宫殿,由吴门唐寅撰文。唐寅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唐伯虎。这是这幅碑刻珍贵的最重要原因。
        玉虚宫外又是高崖。

         云龙关。

         由云龙关向前可抵达楼上楼景区。

        紫霄崖旁有一无名峰丘,从地图看也许是展旗峰,吸引了不多攀岩者。

        山峦四周有铁索围护,说明曾经是可以攀登的。

         山顶上还有铁链垂挂下来,这应该是攀岩爱好者所为。余亲眼看到攀岩者健步跨上去,手拽铁链登顶,十分矫健。余被一群攀岩者拉上峰顶,幸运地看到最美的风景。

         横江盘亘在前,白岳巍然屹立。

         横江上,登封桥清晰可见,犹如串起彩练的珍珠。横江的左岸是白墙黑瓦,右岸是秀美的白岳青山。

         远处的峰峦,五座相连,参差为群。最高海拔为560米,人称五老峰。

        五老峰,犹如五位得道高人躬身向北参拜。
        关楼架在未知的隘口。

        紫云关夹于独耸、五老两峰,地势雄绝,是古代进入齐云山的必经门户。

         传闻其上常有祥云环绕,故得名为紫云关。下为砖石台基,上为重檐木构。借助山势,显得巍峨挺拔。

          出紫云关,顺栈道可登独耸峰。

        独耸峰上有方腊洞,传说是方腊曾经安营扎寨的地方。

        方腊寨上立方腊等三人的雕像,石壁上刻“方腊寨”三字,海拔566米,耸立云天。

         从方腊寨向前,可从神秘长廊抵达齐云山最高峰。

         神秘长廊其实是从一条流水和风化腐蚀而来的山凹处修成的道路,位于山的背面,神秘而醒目。

          澹仙。

         神秘长廊。
         最高峰海拔585米,山顶新建赏月楼。

         最高峰下有块岩石,称:廓岩,为明上有明嘉靖国子祭酒邹东廓题。

        “最高峰”和“思耻台”也是嘉靖年间题刻,这里是明末户部尚书耿楚侗先生讲学的地方。

          廓岩的背面还有题字:中立石。

        “中立石”和“能者从之”,都是邹东廓题写,小字是他题撰的《中立石铭》,他感慨石块的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居中而立,是对一种崇高人格精神的向往。

         最高峰顶建有赏月楼,月圆之夜,登高览景,将是赏心乐事。

        呜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06:07 , Processed in 0.1299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