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州行—渔梁老街

[复制链接]

76

主题

76

帖子

22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20:3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渔梁老街位于歙县城南门一里处,公元759年形成的街市,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因此老街被称为"徽商之源" 。
老街座落在流水潺潺的练江旁,古时徽州的交通运输主要沿练江从渔梁启程,入新安江直达杭州等地,渔梁老街的商业繁荣也因此而盛极一时。






街两旁的老房子鳞次栉比,粗重的门板,陈旧的屋檐,古老的痕迹斑驳可见。
















渔梁老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鳞街蜿蜒一公里,沿街的古店铺、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曾号称江南第一水街。





狮子桥,始建于唐,单孔石拱桥,长5米,宽3米,高7米。上建敞廊,街道穿廊而过。关于此桥当地有一说,原称“施氏桥”,为施姓人家出钱建造,后取谐音为“狮子桥”。每年农历二月二,当地人迎福德之神(即徽州土地神),拜于狮子桥上的土地庙,商肆也于这一日陈设一新开张迎客,故土地庙香火不断。




巴慰祖故居。


巴慰祖是乾隆年间声名显赫的篆刻大师。他年少时就喜欢刻印,对钟鼎款识、秦汉石刻等"务穷其学,努力钻研"。其印作构思精巧、典雅工稳,有流畅挺秀、工致细润的美感。除了精篆刻,巴慰祖还善书画、工诗词,被世人誉为诗、书、画、印"四绝"



故居门户紧闭,大概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






渔梁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重要水陆码头,至今还保存着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原始风貌。















靡靡细雨中的老街上,冷冷清清,安安静静,难得见到几个行人····









也许是我们来的早了些,街面上竟然也没有吆喝生意的店铺开张 ······







渔梁老街因渔梁坝而存在而繁盛。
老街上有特意为渔梁坝而立的祠堂——崇报祠。
现存祠堂建于光绪31年(1905年),三进三开的院落。
坝祠祀奉着宋以来有功于修坝事业之人。
时任徽州知府黄曾源题额曰:“崇报立达”,作修坝记,勒碑于祠,故称“崇报祠”。






“崇报祠”实则是“渔梁坝博物馆”,寺内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历年来对渔梁坝的修建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和事。















沿老街有许多叉口小巷,沿着窄窄的青石板台阶通向练江江边 。




拾级而下,来到江边,眼前便是渔梁坝。


渔梁坝是建在练江上的水坝。
练江的上游是由黄山上下来的各支流汇集而成,下游便是新安江。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距今近1400年。
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
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故渔梁坝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的美誉。
渔梁坝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
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2001年0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练江水滚滚不息流淌了千余年,至今还在滋养着一方百姓。渔梁坝因了古人的智慧,模跨了千余年,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水路运输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练江上也没有了航道,练江两岸昔日的繁盛也随江水滔滔东去,只有一条老街依然与练江与渔梁坝默默相伴······





























位于渔梁坝下的紫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年的历史,因西近秀丽的紫阳山麓,故名紫阳桥。




桥为九孔石拱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孔径12.4米,所用石料为红砂岩。桥为歙县县内古桥之最高、最宽,为的是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






渔梁老街,没有喧嚣,没有叫卖,没有现代街市的灯红酒绿,也没有热门古街古镇的熙熙攘攘,只有 一方不被打扰的居民守着一条老街,静静地陪伴着奔腾不息的练江,千年犹存的渔梁坝,年复一年的繁衍生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9 04:13 , Processed in 0.0825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