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春到皖南----齐云山(2)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13

帖子

93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4:37: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城以西15公里,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之一。据导游说,自1200多年前的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有道人龚栖霞在齐云山栖真岩下辟谷修炼、羽化飞升后,这里便多有道人清修。到了宋代,玄武大帝云游四海、遍访名山时,看中了齐云山,要受这方香火,后来白鹤仙子知道了他的心思就命百鸟衔泥,塑成了玄帝神像。为了避当时皇帝赵玄朗的讳,“玄武”于是更名为“真武”。哈哈哈......原来玄界也有让现世一说啊!如此看来,倒是皇帝大于玄帝了。玄武(真武)大帝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龟蛇是玄武的化身。位立北方谓玄,身有鳞甲曰武。真武大帝在本像像成之后,又托梦给名道天谷子余道元,命他装饰金身,兴建“佑圣真武祠”。据《齐云山志》所记:“自真武祠创立后,四乡百姓遇旱涝、蝗灾,或求子去病的,凡来齐云的无不有求必应,自此齐云山神威江南,成为一方道教圣地”。到了明代,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在齐云为嘉靖皇帝建醮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更加声名远播,鼎盛时期,朝山的香客和游人更达每日三千多人,这在古代应是个惊人数字了。

       “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是历代儒道大师和名人高士对黄山、齐云两座山的评价。古往今来,齐云山以它的神秘玄奥、奇观胜景以及香火鼎盛,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高官大贾和虔诚的信徒,朱熹、王阳明、徐霞客,还有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据说均登临过齐云山,并赋诗题词、树碑为记盛赞齐云。就连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要给齐云山留下“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美诗。

        正因如此,齐云山才留下了丰厚而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摩崖石刻和碑刻占了突出的地位。在齐云山随处可见的石刻中,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数明清,主要分布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据说全山共有一千多处,且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其中“天开神秀”、“齐云胜景”、“天开图画”、“亘古奇观”等笔力遒劲浑厚、气势恢宏,堪称崖刻中的珍品。如若把齐云山这一千多处石刻通通汇集起来,用大文豪郁达夫的话说:“齐云山有一部伟大的金石志好编。”

穿过天门洞,便是真仙洞府。此时刚刚积聚于山凹的云雾快速地扑了上来,迷蒙中只有对面红岩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字赫然醒目。


穿过象鼻岩(天门洞)拾级而下,便是“真仙洞府”。它是集摩崖石刻、道教文化、丹霞奇景、山水之秀为一体景观,曾被徐霞客叹为“珠帘飞洒    奇为第一”。


  方才还清晰可见的树,转眼间便隐入了云雾之上。


“来无影、去无踪”真是对飘渺云海的最好形容。我只是在这稍等了片刻,方才的迷蒙便烟消云散,而且散得一丝不留,仿佛从未来过似的......

这一串丹霞红岩,危崖弯折,相连如城,稍有雨水,便滴水如珠、绵绵成串,故为称为“珍珠帘”。珍珠帘下那一处处道龛神所便是真仙洞府。除此之外,密布于丹崖之上的摩崖石刻、精美书法也让人目不睱接。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炼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抬头仰望,仿佛置身于一座金石博物馆之中。












据介绍,“众妙之门”典出老子《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妙”写成“玄少”不是错写,而是道家的一般写法。


   这幅“天开神秀”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既是齐云山的标志性石刻,也是对齐云胜景的精确概括。 岩下是天池。




这应该就是真武大帝了吧




回望真仙洞府





黑虎岩上的摩崖石刻:“天开图画”、“齐云胜景”、“玄天妙境”





这是天池,水有些黑。


真仙洞府与天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00:41 , Processed in 0.0799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