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山台《家园》:走进美丽乡村 三溪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4:41: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美丽乡村——三溪


明媚的日子,生活如诗。阳光轻轻揭开梦的霓裳,亲吻窗前的花香。晨风也路过树梢,不觉嗅到了桌边的冥想。轻提裙摆,追逐年华。在一个美丽的季节,应该到梦一样的地方,有一场美丽的相遇。徐志摩的“寻梦”,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那我们的“寻梦”,就继续“走进美丽乡村”的脚步,期待下一站的惊喜吧!

黄山南麓,乡野深处,三溪村像被定格了似的,一切如昨。阳光温暖大地,群鸭悠然戏水,村民劈柴烧饭,这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最幸福的场景。村子里,明清古建遍布其中,民居宅院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由于水多、溪多,这里的桥自然也多,用石头垒、用木头搭、或是用砖头砌,不同的桥,有着不同的景致,如今三溪村,共有12座溪桥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枫香根深叶茂,香樟冠盖翠绿,各种百年老树,相依相望,和谐共处。偌大一个古树林,其实就是一座天然氧吧、生态天堂。

当过去的芬芳还没散去,岭南三溪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蜕变。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的清风从山外吹了进来,在现有古风徽韵的基础上,围绕“水墨三溪”的建设目标,村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革和创新。

新建的亲水平台,拉近了人和水的距离;候车亭虽然不大,却能遮阳避雨,很便民;一千多米长的污水处理管网,让三溪村真正成为了安徽南大门的“颜值担当”。

当然,名副其实的“美丽”,还离不开内外兼修,一个乡村究竟美不美,也要看看它的乡风文明、村规家风,以及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心态。

如画三溪已绘就,山外游客慕名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也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加速发展。三溪大峡谷,早在2007年就已开园迎客,不过,近两年来,通过将美丽乡村和峡谷旅游有机结合,成效显著,许多人甚至不远万里地赶来,只为一睹“溯溪探源、寻幽观瀑”的风采。如果够细心的话,还会发现,在峡谷入口处的一座水桥上,常年是有说有笑,欢声不断。其实,那是村民们自发形成的特产交易集散地,走进一看,宝贝还真不少。

应运而生的还有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或是大锅饭镇店,或以拿手菜见长,用土生土长的山珍河鲜,烹调出人们记忆里的难忘味道。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10多家,村民年人均收益达2万多元。

口袋鼓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或许笑容有着天生的感染力吧,在不远处的养生河漂流,蓝天在上,碧水在下,人们游荡于清澈透凉的水中,打打闹闹,欢乐成海。

      阳光泛着点点金光,洒在清澈的水中,也映红了山边的田野,那些稻谷吸收了足够的光和热,渐渐变得饱满成熟,偶尔一阵山风吹来,稻穗便随风起舞,哗哗作响,仿佛预示着收获的即将到来。

苍山林海,青瓦白墙;水墨三溪,世外天堂。岁月,无论在何时,都是葱茏的。只要有阳光的照耀,哪怕是一米,也应该惊喜交加。三溪的美,美在徽式院落,整洁有序;美在山青水绿,街巷清幽;更美在那些被甘泉浸润了心田的百姓,生活得怡然自得,潇洒自若。

快,是进步,是发展;慢,则是生活,是境界。一生寻觅,快慢相宜,方是不负时光不负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2:05 , Processed in 0.7821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