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最大的古民居 | 歙县“和义堂”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0:51: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郑村幽深的小巷曲折多姿,

皆是白墙黑瓦高墙大院。

徽州的建筑在统一的外表下

暗藏着对于个性空间的追求。

下图的这处连排大宅即是

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和义堂”。

在郑村,郑、汪二姓为大姓。

郑姓居东,汪姓居西。

和义堂亦称翰林院,

为“三里三翰林”之一的汪运錀的故居。

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由汪氏后裔汪为炳在父亲资助下建造的,

占地2.42亩。

分东西两个大门,坐北朝南,

此建筑结构为九宫全封闭式,

宽 48米,进深33.8米,建筑面积1612.3平方米,

由西到东,二巷隔为三列,

每列从南到北又分前、中、后多进,

布局合理,无一雷同,十分壮观。


沿街门楼砖雕,包罗了不同时代的痕迹。


砖雕四周为植物图案,


麻石门坊,门楼下锦纹砖雕。


陀橔外刻瑞兽,上下枋刻葵花向日图案。大字匾上是宋体书: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一进天井,墙体高峻,前厅为二层楼阁,木构廊柱,中间穿廊。


前檐。


陀橔、雀替,木雕精致。


木雕,刻瑞禽花草。


和义堂对外是三座门楼,此其一,无门簪。


第二座门楼,有两座门簪。


第三座门楼。


漏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曾经的繁华已成云烟,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历经风雨,已近垂垂老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4:07 , Processed in 0.5548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