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屋坑简介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18

帖子

35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9:3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色记忆——石屋坑




石屋坑简介



石屋坑位于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与江西婺源理坑、大鄣山及本县鹤城乡新安源交界,距汪村镇政府7.5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林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山村。村中依山傍水,徽派特色建筑集中,村口有成片的水口古树林,周边草木葱翠,发源于六股尖的小源河穿村而过,流经汪村之后在流口与从六股尖龙井潭流出的大源河汇合,成为新安江的源头率水主要支流之一。


石屋坑村庄全貌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皖南红军独立团的根据地和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红军独立团和游击队在皖浙赣省委领导下,在这里建立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鄣公山游击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累累战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仅36户98人的小村,竟有7 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20余人被抓坐牢……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老区慰问团皖南分团曾授予石屋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锦旗。1998年5月,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石屋坑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5月石屋坑被列为休宁县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如今,随着红色旅游的日渐火热,遐迩闻名的“支红村”也迎来了各地人士瞻仰观光,石屋坑更是被誉为“皖南革命的摇篮”。




红色记忆



皖南红军独立团在石屋坑建立根据地


皖南红军独立团,是方志敏1934年12月到达柯村(今属黟县)苏区时,留下一个侦查营与皖南红军游击大队组成的,由熊刚任团长,刘毓标任政委,共计500余人,受中共皖南特委领导。1935年三四月间,因叛徒告密,皖南特委遭破坏,独立团与上级失去联系。熊、刘两人率队前往赣东北寻找闽浙赣省委。

1935年5月,熊、刘两人根据省委书记关英指示率领部队从赣东北返回皖南,途经婺源鄣公山,休宁高舍、石屋坑、田里等地,见这一带山大林密,地形险要,敌人武装力量薄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一带活动留下较好的群众基础;游击战争开展起来可以直接影响皖浙赣三省。于是决定在这一带开辟游击根据地。

部队留在石屋坑宿营,群众主动与红军接近。独立团便在石屋坑、高舍等地开展宣传,并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团组织。同时又派一个班到鄣公山,以军事行动为掩护,进行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1935年5月底,在斗争中表现突出、有一定威信的余玉堂、胡同庆、张志澄、谢正发、胡有记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建立石屋坑、鄣公山、高舍、里庄等支部。

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石屋坑党支部不仅与里庄支部打通了联系,而且还越过平鼻岭扩展到婺源县沱川一带。高舍党支部也不断向冯村、四门、左右龙发展,直达休宁祁门边境。休西查山、里广山、横坑、麻田、四门等18个大小村庄,相继成立农民团、妇女会和青年团。1935年七八月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休西、婺北及祁门、浮梁一带基本连成一片,形成以石屋坑为中心的鄣公山游击根据地。






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石屋坑

       1935年秋,关英率省直机关移至皖赣交界的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在休西里广山找到了刘毓标率领的皖南红军独立团,决定将省委迁到群众基础较好的石屋坑。

1936年4月,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改组为中共皖浙赣省委,关英任省委书记,刘毓标任组织部长,腾国荣任宣传部长,李步新、李金德、王庆丰、余熙庆等为省委委员,省委机关驻地随即迁至石屋坑。在艰难的岁月里,石屋坑人民面对反动派的淫威,革命的赤诚之心始终未动。他们为红军游击队筹办军需物资、带路、传送情报;并不顾牺牲,保护省委,掩护领导,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


石头屋


            树皮房




红色遗迹



     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


▲省委旧址二楼

小岭头战役指挥所



             ↑

红军棚           
红军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2:00 , Processed in 0.6008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