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扬州说歙县的牌坊在我这!

[复制链接]

75

主题

75

帖子

22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13:3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4 09:10 编辑

  “昨天,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徽派“世科”坊在(扬州)城北甘泉镇安家落户,是从安徽徽城镇江氏宗祠整搬移建。”日前,网上这篇报道广为传播,让徽州古建保护再引热议。然而,调查发现,扬州媒体说的这个老牌坊,在屯溪也有一座。
  那么,此事必有蹊跷啊!

1徽州明代牌坊整体搬到扬州?


  该报道称,这座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江氏世科坊,原在歙县徽城镇“江氏宗祠”祠门外,属徽城当地巨族江氏所有,十多年前扬州甘泉镇从徽州当地整搬移建。
  牌坊结构为三间五楼,宽7.56米,高9.5米,为石材质,古朴大气。由于年代久远,牌坊风化严重,石质疏松,近日为迎接扬州城庆,这座牌坊方得以重见天日。
  报道还引用当地学者话称,这座牌坊有鲜明徽州特征,填补了扬州徽派牌坊的空白,堪称独一无二,是扬州城北地标性文化景观。“是我(扬州)市目前现存体量最大、雕工最华美考究、保存最为完好的。”


  “湖边这个主要构件是老牌坊的。但石狮及基座、石雀替及牌坊撑板等,应是新做的。”姚顺涞称,从照片看,扬州牌坊大部分应是新做仿品,极少数是旧料。
3石雕厂:扬州那个是我们做的  11月23日,在黄山市的一家大型规模石雕加工企业,老板程先生称,扬州的那个“世科牌坊”,就是他们企业制作的。

  他称,扬州的牌坊绝大部分是现代工艺和石料的仿品,有做旧的地方,其中也添加少数旧料。




链接:
  江氏世科坊在古徽州府城的歙县徽城镇东门外,明中叶时期的功名坊、门坊。三间五楼结构,宽7.56米,高9.5米。
  江氏曾是县城东关巨族,有“江氏宗祠”,祠门外立“世科坊”,枋榜上刻明清江氏中式姓名,以显示江氏荣耀,梁坊雕刻精美,有鱼跳龙门、双狮抢球、龙凤呈祥、麟吐玉书等。楹柱前立坐狮,雀替奔浪式。由于石质较疏松,风化严重,曾多次修葺,故现构石质下一。2002年拆卸,保存并维修。

歙县徽城镇的江氏宗祠门坊原图!



“新安眼”评:
  歙县的这个明代牌坊还在徽州,庆幸。
  此事讨论热烈,说明人们对徽州古建的重视和关切。外地人屡称有徽州古民居、古建筑和古牌坊在他那,或是炒作,或确实弄了些构件去,根本上说明徽州古建价值已很高,又说明我们保护徽州人文的责任重大。
  一座牌坊两地“出现”事件,说明我们的古建保护存在不足。例如,歙县徽城镇这个牌坊在湖边古村矗立,旁边没有牌坊的只言片语说明。它从哪里来,哪年来的,以前是什么样,何年建造的,古时为什么有这么个牌坊,搬到这里经过什么修复,哪些构件是老的,哪些是替换品?
  类似的古建“身份证”,在古建异地保护中非常重要。有了身份证,游客和市民看了,就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和故事,对感受了解徽文化有具体丰富的认识。否则,就是个孤零零的石头牌坊,很大,老,仅此而已。
  此外,对古建异地保护,当从拆除开始,就要严格编制每块构件的档案,哪些不能用要废弃,哪些肯定能用,必须有个清单,文物监管、维修项目方(保存方)、第三方,要签字确认。修复过程及异地恢复时,必须按清单盘点每个构件,确保都用起来了。

相关链接:网友@一个枣两个澡11月17日及11月21日在新浪微博发帖爆料:11月17日爆料内容:

跟山西古村落八成以上还很少有外人光顾不同,皖南古村落大部分都已经被围起来收门票。












歙县瞻淇村算是个难得的例外,至今保持原生态,没有被进行任何商业开发。






我进村的时候,甚至有很多民宅家中无人还敞着大门。古建筑的保存数量和保存完好程度完全不逊于宏村、西递等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古村落。









11月21日爆料内容:
徽州古牌坊中最著名的当属歙县郑村的明清棠樾牌坊群,但古徽州现存最古老的牌坊是同样位于郑村的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的贞百里牌坊。






与门票高达100元的棠樾牌坊群不同,贞百里牌坊就坐落在村子的集市中。



我来探访的时候,没有看到任何保护措施,多处已经残破,下图中就是一个卖鱼的小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22:38 , Processed in 0.59477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