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汪氏千年古村落--歙县瞻淇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3

帖子

12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15:24: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7-6 09:47 编辑

1徽州汪氏千年古村落--歙县瞻淇
瞻淇村在古徽州府歙县城东11公里处,位于徽杭高速公路歙县出口处,距杭州两小时行程。村名“瞻淇”来源于《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淇村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古民居基本完好,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约40余幢。

方金荣宅:该宅建于20年代,最初宅主为汪氏90世之汪裕寿,属天心堂一支。属典型的“四水归堂”平面,二层。侧有一附院,内有水井一口,用于厨房,储藏之用,正中一间原为宅主打麻将、用餐、休息场所。此宅木雕甚为精美,正房四个斜撑为“八仙”题材圆雕,二仙一组,各仙神态各异,极具动感,含驱鬼避邪之意
瞻淇村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古民居基本完好,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约40余幢,如天心堂、承荫堂、宁远堂、九世同堂、兰芬堂、京兆第、资政第、居然旧居、存省轩等。该村有清朝著名数学家学者汪莱,其著有《衡斋算学》等。其后人河州知州汪廷栋精于舆地学研究,曾主持黄河及湟水的治理,做了许多泽及百姓的好事,当时闽浙总督为其题“泽洽河湟”匾,现悬挂在默思堂,他告老回乡后绘制了第一幅《歙县舆图》,为邑人所称颂。瞻淇“三雕”堪称徽雕之绝。



瞻淇村老虎巷
村口有4棵古樟侍卫,布局以义德庙为自然村端头,自西向东延伸出一条约1.5公里的主街,也是以前徽商往返皖浙必经的徽杭古道。以主街为中心轴向两边密布开了许多巷弄,纵横交错,分布均匀,街巷系统较完整,有中心轴、有方向感、有节点、有边沿限定,原来该村是经过精心规划的。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巷是老虎巷,传说这里出了18个秀才,因为该巷当年朗朗书声,而得名老虎巷。只是在民国以后,该村人口繁衍很快,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目前该村显得较为拥挤,部分新建房屋、及各种电线、电话线路布置在村庄上方严重影响了该村的整体布局效果。







瞻淇古村祠堂内的花卉石雕
据记载,早在宋代瞻淇村主要以章姓为主,江、罗、郑姓虽然不算多,但宗族势力很强,古代有“江、罗、郑,打死人不抵命”之说。自从公元1201年汪楫与父汪俊(始祖68世)由凤凰迁往瞻淇,汪俊娶本村江氏为妻,从此而起,汪姓大发,人丁兴旺,明末清初时,后人受祖先崇拜、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建汪氏总祠一座和八座支祠。总祠取名继述祠,该祠坐南朝北,方位角北偏东40度,总祠古代不允许妇女入内,仅在每年的清明、中秋时开门,供本族男性祭祀祖先。其祠规模宏大,临街的入口处原作右各有一座八角楼,楼间连以游廊,中为御道。享堂五开间,屋架用草架,前后檐步架间采用了轩的作法。左右两侧有廊和后面的寝殿相连。享堂和寝殿间旧时为水池。寝殿为二层楼式,内供蓝底金字的祖宗牌位,牌位上方挂有亁隆皇帝所赐的“福”字,可惜毁于九十年代,现只存两块清同治八年重立,光绪二十八年刻的石碑,一为《祠规十条》,一为《祖训十条》,及一道雕刻精致的石栏杆,九块石栏板自左至右依次刻有梅、柏、荷、竹、松、玉兰、佛手、桃花等图案,十根石望柱头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雌雄石狮左右分立,堪称石雕一绝。



瞻淇村老宅
瞻淇村习惯以血缘亲疏来划分组团和区域,家是组团和区域基本的构成单元,支祠随血缘组团分布,形成各自的次中心。八支祠前村瞻五,后村有三,分布均匀。各支祠因为人丁兴旺程度、财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大小规模不一。
敦和堂(现前进中进存完整):位于上街旁,距总祠较近,并得到皇帝“恩荣”的题匾,规模宏大,做工考究,门面正面用青砖磨砖对缝方式砌出门楼,门楼上有砖木石雕“百象图”,墙内为朱红色木构门屋,子角梁上做有套兽,色彩鲜艳明丽,大异于徽州建筑的素雅。三开间享堂用料硕大,前后檐作轩。月梁梁楣弯得平缓而舒展,偏于明式做法,尤其具有多种形象的象形梁头,增加了堂内的装饰效果。敦睦堂:历史上遭火灾三次,1975—1982年间前进被毁,现仍存有大部分,据说此祠是全族中最富有的,木构殿堂全部用白果树做成,其瞻地面积和建造式样和总祠相仿,由此应不虚其言。


悠闲的村民
四友堂:这一分支出了许多做官的,在族中地位较高,该堂最初和敦和堂是兄弟二人始建的,故在村内此两堂人关系较亲密,该祠已毁。
敬义堂、敦叙堂、嘉合堂、馀庆堂、四维堂,这五祠于1982—1990年间被毁。




瞻淇村的古匾
瞻淇村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章东和章元镇两丞相退隐于此,劳作生息。章元镇生有二女取名素娥和翠娥,其妻一日和二女山上采桑,母为虎攫,二女呼号奋勇捕虎,母因而得救。刺史奏报朝廷,为表其义,受皇旨在村中兴建“孝女庙”(宋朝范仲淹手迹)和“孝节桥”各一座,“孝女庙”大门门楼的砖雕上也有北宋名相范仲淹题下的“章氏朝遗御节孝名家”的手迹仍清晰可见。这也是瞻淇村原始名章祁村(祁通即地界之意)的由来,也有“先有孝女、后有瞻淇”的说法。


古民居
公元1201年,汪楫(字作舟,号济川,宋嘉定至淳祐年间进士)与父汪俊(字仲深,号岐山,瞻淇又名岐山)迁入章祁后,人丁兴旺,历代有官。村风水地理颇为精通的71世祖俊七公,想方设法破功章氏家族,在祠后连挖二塘,斩断山脉,章氏支丁从而大减,汪姓日益发达连出祖孙进士,单老虎卷内就出了十八个进士,据县志记载就有42位。



瞻淇村巷一线天

康熙二年(1642年)其后裔汪作霖任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令,借《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句,将章祁改为“瞻淇”,并用黟县青雕刻了“瞻淇”二字,立于村西进口拱形大门上,大门两边有对联:“玉竹三元夜,银花万树春”。



精美的古宅

瞻淇村历史上曾有过十景八秀,现存的有犀中望日(指村后山为犀牛形),金盆捞月(指村西南山形为半月形),文笔峰桥(又名登瀛桥),青梅竹马(村对面的青梅山,形状似马回头吃草,故得此名),秀峰翠巅(山在对南,面对村落,是瞻淇周围最高峰之一)五大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22:36 , Processed in 0.5794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