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柯村 七月流火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4

帖子

31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2: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月底,暴雨刚过的一个午后,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我们一行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田野平旷,屋舍俨然,小村人家,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田地里稻苗,绿油油的;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这是皖南大山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据介绍,400年前,一对柯姓兄弟从外地迁移至此,两人隔河相对而居,繁衍生息,蔚然成村。但是在70多年前,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却发生了一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党史军史里有名的“柯村暴动”,这个小村自然便是黟县柯村,人称“皖南瑞金 ”。

1934年,柯村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秋季粮食几乎绝收,地主仍残酷地向农民逼租。8月21日深夜至22日凌晨,在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下,100多名党员上万农民发起了著名的“柯村暴动”。10月,皖南苏维埃政府在柯村乡成立,政府旧址就设在“柯氏宗祠”内。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当时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为时任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的刘毓标,江西省横峰县人。暴动后,坚持南方游击战争三年,后编入新四军,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4月转业,曾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1984年12月离职休养。

柯村暴动三个月后,方志敏来到了这里。他是率谭家桥战败后的红十军团转移至此的。这一切,还得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说起。

1934年7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举着北上抗日旗帜,从中央苏区向闽、浙、赣、皖国民党后方挺进。这支部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也就是红七军团。34年11月初,与原在赣东北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任务,转战于浙皖边、皖赣边和皖南。最初中央赋予红七军团的任务,就是宣传抗日和支援皖南。

这是与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华野分兵千里转战皖浙赣一样浪漫主义式的奇思怪招,一样的一厢情愿,一样的主观臆想。据后来资料揭秘,当时中央派出红七军团更直接的目的,是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目的决定行动,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注定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失败命运。

“不编不散,一编就散”,朱总司令曾这样痛心地评价红十军团的失败。合编后的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参谋长为粟裕。下辖两个师,原红七军团缩编为第19师,师长寻淮洲,原红10军团缩编为第20师,由刘畴西兼师长。这支合编后8000多人的队伍,从1934年11月编成到1935年1月覆灭,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而谭家桥一战,便是转折点。

红十军团在黄山东南的汤口合兵一处,首战谭家桥。目标是打掉已脱离敌军围堵大部队的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队),结果打虎未成反被虎伤,战斗惨烈,师长寻淮洲率队冲锋,中弹身负重伤,转移途中牺牲;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等8名师以上干部先后负伤。

此战一败,红十军团无法在皖南立足,撤退返回大苏区。12月18日,从石台县进入柯村休整,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方志敏对皖南苏区作了重要指示。

1935年1月,红十军团辗转至闽浙赣苏区边缘时,军情非常危险,粟裕要求连夜通过敌人封锁线,方志敏让粟裕带领先头部队先走,自已留下来与刘畴西大部队一起行动,后在怀玉山被敌军14个团包围,苦战数天,最终兵败,方志敏、刘畴西等相继被俘。

世人都从《清贫》、《可爱的中国》文章中,了解了方志敏的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而对刘畴西却知之甚少。

刘畴西,黄埔一期高材生,被捕后,蒋介石特别叮嘱顾祝同,一定要争取过来,顾三次劝降不成,面对死亡和友情、爵位,他毫不动摇,革命意志坚如磬石,最后同方志敏并肩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红军离开后,柯村周边一带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许多参加暴动和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员惨遭杀害。祁门安凌王村的19烈士墓和红军医院烈士纪念碑,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1935年春,国民党派兵清剿皖南苏区,19位红军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军队抓获,在王村汤下遇难。在得知红军医院设在城头坞消息后,敌军立即包围城头坞,保卫红军医院的游击队员、医护人员、少数伤病员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见一时难以攻占,敌人恼羞成怒,惨无人道地放火烧山,除少部分红军游击队员和伤病员幸免外,70多名红军伤病员葬身火海,壮烈牺牲。半个世纪后,当地群众开山造林,才从地里挖出当年的红军烈士遗骨。之后,政府拔款修建起红军医院烈士墓。

斗转星移,十几年后,国共决战,当年谭家桥战役中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粟裕亲拟作战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济南城解放后,化妆出逃的王耀武被抓获。

时光飞逝,匆匆又是半个世纪,1984年粟裕病逝。在大雨滂沱中,粟裕的部分骨灰被葬在黄山东麓的一个小山坡上。没有仪式,没有悼词,只是挖了个小墓穴,放入骨灰盖上泥土,再栽植了几棵黄山松、几株翠柏,将军终于和长眠在此的战友们永远相伴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情荡俗尘。徜徉于青山绿水间,沉浸在红色记忆中,心灵也随之渐渐地平和恬静了许多。

七月,流火的七月,红色的季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8:09 , Processed in 0.0843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