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五溪山之憾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51

帖子

75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23:28: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山崖观景台上,王勇先生和他夫人在一个劲地描述去年来时,柯村那如缥缈仙境般的云海。大家也都凝神注目,远眺山下那如画的小山村,试图能够发现一点这样如真似幻的感觉。小孩们可有些不耐烦了。“走吧,走吧,我们不是还要去五溪山吗?快走吧。”于是,四辆车在窄窄的山路上费力地掉好头,在向导的带领下,一古脑地顺山而返,往五溪山自然保护区扑去!

不知左右盘转了多少回,上下起伏了多少次,车队再度回到打鼓岭,又一路向东驶去,不一会,我们到达五溪山脚下。

与柯村比起来,向导似乎更熟悉这里。一下车他便打开了话匣子。“古黟世外桃源地,五溪风光数第一。”他告诉我们,五溪山原名巫溪山,这里也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把春日里的群山映衬得格外艳丽清新。每到那个时候,随处可见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想着我们当天看的两个点,最美都在春天,不禁暗暗滋生出一丝遗憾来,而这种遗憾很快就被眼前另类美景与向导不绝介绍所驱散。

通往山里的是一条长满杂草的羊肠小道,虽很平坦,但很窄,两边不知名的长叶草格外茂盛,几乎遮住了整个路面。行进于其间,鞋子与裤腿很快就被叶尖尚未散去的露水弄得有些潮湿了。我们十八个人呈一字长蛇型依次排列,向导在最前面开路,几个小孩照例往前挤,一路叽叽喳喳,如林间一群小鸟在争论着什么,好不闹人。小道靠山一侧是一条窄窄的人工渠,山上岩缝里渗出的山泉,汇入渠中,源源不断地流向山外;小道的另一侧立着十多棵参天古树,直落数米之下便是潺潺溪流,如一条透明缎带在鹅卵石上轻轻滑过。那一刻,我真想直下到涧底,去与清溪作伴同行。

“草这么多,有没有蛇啊?”领队家的千金王瑞欣不无担心。

“没有,放心吧!现在这么早、这么凉,蛇还在洞里睡觉呢!要出来,它也得等到十点钟以后。”向导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猎户之一。长年累月行走于这些峰峦深涧之间,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他指着远方高山上那些突兀的绝壁告诉我们,“要是你们再晚一些来,就会在那里崖壁上看到猴子。”

“猴子?猴子爬那么高干什么啊?”王瑞欣快人快语。

“摘野果子吃。现在这些猴子主要是在半山腰活动。等天冷了,山下的果子吃完了,它们就要到高山上找吃的了。”向导说道。

“哦?猴子不愧是我们人类的亲戚啊!它们也知道先易后难,跟我们考试答题一样。呵呵!”孩子们一齐笑了。

笑声中我们继续前行。向导接着介绍,五溪山不仅山高峰险,充满古幽雄峻之美,而且还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呢!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十里八村求雨的圣地。每逢久旱不雨,人们就来这里拜祭神龙求雨,据说十求九应,非常灵验。但现在科技进步了,已经没有人上山求雨。即便遇到干旱,只要往天上打几颗火箭弹就能搞定。如今,古老的求雨仪式已离我们远去,但曾经的祈雨神坛还在,留给现代人几多不屑的谈资。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将多少传统习俗与民风碾作尘埃,消散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现代人的眼里,求雨毫无科学道理,是彻头彻尾的愚昧之举,但其间所蕴含的人们敬重自然、厚望上苍的古朴虔诚之心,又有何不对?奔波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精神守候又是什么?对于生我养我的大自然,我们又心存多少敬畏感恩呢?真愿人们心中的“祈雨神坛”永远不倒!

“我们就这么在这条小路上走下去吗?”

“我们还要走多久?”

“前面还有什么好看的?”

行进间,有人耐不住性子问,也许是打鼓岭的美景把大家的胃口都调高了。

“前面就可以看到瀑布了。”向导答道。果真,耳边传来熟悉的“哗哗”水流声。

“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眼尖的孩子们叫了起来。

循声右顾,几乎与我们脚下路平齐的不远处,一帘不知名的瀑布挂在眼前。与打鼓岭的瀑布相比,它显得有些平凡与简单了,以致大家都懒得去赞美它。

“瀑布上面还有个深潭,风景不错的。”向导仿佛看出我们的心思,“但路挺险,如果你们胆子够大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到上面,走到潭边去看看。”

“好啊!”小孩们第一个响应,但立马就被身边老爸老妈们死死拽住。王瑞欣动作快,先跟着向导往上爬,他老爸赶紧跟上。接着其他几个小孩也在老爸的护送下,来到路的上方。

通往上一个潭的是先前见到的那条水渠,但这一段是凌空的,人必须横踩着十多公分宽的渠沿才能过去。的确很险,正当大家犹豫之间,同行的小董夫人却一声不吭地踏上了渠沿,惊得小董赶紧奔上前护驾。见其他人都没要过的意思,向导便丢下我们去陪他们了。站在渠边,的确也想过去探个究竟,但内心缺乏冒险的勇气,只得作罢。

“快走吧,都十点了,蛇就要出来了!”小王瑞欣念念不忘这档事。于是大家开始往回返。路上听小董他们讲那边的风景,心里既羡慕又惭愧。千年前王安石游褒禅山时感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我有志有力,却不能至,人可讥我、己亦有悔!如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跨过这道坎,直达前方我心中的非常之观。


(补发一张柯村云海图。这是领队一家去年在柯村拍的。在网上我看过许多摄影高手拍的柯村云海,但绝大多数是只见云、不见村,虽美无物。再见此幅,云在山间行,村在画中居。尤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16:36 , Processed in 0.7427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