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菜花至荼蘼,古徽州婺源又如何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8

帖子

26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4:5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16:15 编辑

说起婺源,印象中的画面是如此的: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的正旺,万亩梯田如链似带,黑白的徽式民居交相辉映,偶见田埂上憨态可掬的稻草人,构成了一幅幅纯天然的山水画。


古语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江西省的婺源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因此,地处偏远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这里的土壤孕育了南宋著名大家朱熹,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这是初次与婺源的结缘,遗憾错过了油菜花的时节,没能一睹金灿灿一片的田园风光,但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的雅号,婺源的魅力,一定绝不仅仅只是油菜花。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周末,有幸随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先生以及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的作者一起,驱车从上饶出发,前往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开启一段“莘”动之旅。大约是早晨10:30许,我们的大巴车,穿过了白墙黑瓦的民居,开上了盘山公路,蜿蜒直达一个叫做“艺墅忆家”的民宿。


最初对于民宿的了解,是来自我们的近邻日本,那里有成片的温泉民宿,让大自然与淳朴民风的相融合。而对于国内民宿的了解,尤以莫干山一带的最为知名,“裸生活”的概念就是倡导人与自然的无缝相连。而眼前的“艺墅忆家”,并非我传统概念上的认知,屋顶、瓦片、墙面、小桥、流水,甚至是木板上的字体,都透露出一个讯息,这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



这家民宿是由一对来自北京的企业家夫妇,斥巨资重新打造的。吸引他们远离北京繁华的都市来到乡村生活的动力,除了“我想有座老宅子”的理想,还有深深的人文情怀。夫妇俩说,几年前,他们刚刚萌生这个想法时,村民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要修建这个宅子,连村里的水源、电路都很成问题。而如今,“艺墅忆家”开张大吉,除了享受“圆梦”的欣喜,夫妇俩还问心无愧的说:“我们为村里做了件好事!”



福绥堂,这是现在的中庭,木影斑驳,是有些年头了。两边都有休息区,每个区域都挂着名人的书画,彰显文化古韵。

这个宅子和“中国近代照相器材大王”詹福熙也颇有渊源,他是有名的徽商,他的家,修了5年,就叫做“福绥堂”。他的儿子曾回忆起父亲的这段经历,说道:“我10岁时去住过大半年,记得最清楚的是中堂铺地的那块大石头,可以容纳一张大圆台面和围桌而坐的所有人,那石头是一整块的,听父亲说是60个人一起从山上抬下来的。后来那房子一度成了村委会的所在地。”

民宿休息区
民宿的重建花了这对夫妇大量想心血,但令人诧异的是,2000多平米的地方,却只有10间客房。夫妇俩说,我们把大量的空间都用作公共活动的区域而不是客房,是希望把“艺墅忆家”打造成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这里可以是文化使者交流的驿站、是文人墨客写生的场景、也可以是文学爱好者相见恨晚的平台。


循着楼梯缓步上楼,来到一间名为“圆缘”的客房,这是老板最喜欢的一间。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来的都是客,亦是“缘”。


“履安”、“日祉”、“晨祺”、“春安”......这些诗情画意的名字都被用作了房间的雅号。房间里精心摆放的花,听主人说,是村里邻居的小学生,步行2小时去上学,路上被花香四溢深深吸引,采摘而来的。


每个房间有相似的情分在流淌,又有着不同的摆设作点缀,总而言之,主人也在这里寄托着深深的情怀,期待有缘人。


伴着蒙蒙细雨,眼前浮现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眼前的婺源不正是这样吗?


古徽派的民居就有这样的魅力,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蜿蜒于青山绿水,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4:36 , Processed in 0.5625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