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绵潭的风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37: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村庄掩映于天然屏障长廖兴,山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如狮、如虎、如龙,直扑江边。村庄前面的新安江山水画廊呈现的是一汪绵长的深潭,像一张开放的弯弓,沿江公路,以前的商业街,是弓的弦。潭的南岸有龟山、象山和大小青山,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风,与美丽的村庄和长廖兴山遥相呼应。
村庄始建于公元前38年,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村中仍然散落着20多幢古民居。曾有“朱、杨、林、汤、范”等姓氏先民在此生活过。公元257年(三国时期),“胡、王”两姓和公元1225年南宋理宗年间汪氏,均从江西婪源大畔前后迁来绵潭定居,庄氏于明初洪武年间迁入,以村后高山长廖兴为村名。汪氏元五公曾孙汪大力随朱元璋起义,功勋卓著,升为将军,入京朝见,为奸臣所害。明太祖嘉其功德,御赐祠堂匾额“武镇明朝”。建“四脚牌坊”于下村江边,用青石铺建50米长的码头和50余步阶梯上至大路,码头名“将军埠”。此时,“长廖兴”更名“牌楼前”。
新安江流经绵潭一段水流绵长平稳,称绵水,潭深叵测,为徽州十八名潭之一。清代汪氏元六公之裔孙汪启淑在朝任职,提议以名潭为村名。至此,绵潭村名沿用至今。
厚重的历史,二千余年文明古村落,从眼前一汪深潭中孕育出无数的商人、达官贵人和山水画家,绵潭村人文荟萃,古风浓郁。
此时,江对岸已是鼓声阵阵,呐喊声声,村民演员在绵水上向外地游客表演鱼鹰捕鱼,小舟在江面上穿梭自如,村民表演生动活泼,赢得阵阵喝彩,很远都能听到。其实,我还是喜欢看村民驾一叶小舟在宽广的新安江上捕鱼的情景,油菜花开时节,也正是枇杷成熟季节,两岸金黄,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轻捷的小舟行驶在波光鳞鳞的江面上,渔民迎风独立,充满了诗情画意。
忽而,汽笛一声长鸣,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游船载着游客向村庄驶来,“哗哗”的浪花,像游客激动的心情,一阵一阵扑向岸边的码头将军埠。游船停下,立刻从船舱里走出年龄不同,打扮新潮的男女游客,欢笑着用各种不同的方言交流着对绵潭村庄及民俗民风的看法。他们走向“四脚牌坊”后面的古戏台,要看独具特色的绵潭戏。游客刚入定,古戏台上鼓乐齐鸣,忙时务农闲时唱戏的绵潭人,此时乔装打扮,或生、或旦、或净、或末、或丑,吹拉弹唱,表演自如,或喜庆、或娇羞、或如泣如诉,一举手,一投足,满台生风。
一曲《天仙配》、一曲《打渔杀家》、一曲《红楼梦》,独特的绵潭唱腔,直看得游客不知是身在戏中,还是身在戏外,曲终人散,感慨系之。
枇杷林掩映着的村庄,一幢幢民居掩映在翠绿的枇杷树中,显得静寂安详,像孩儿投进母亲的怀抱。每年春天,枇杷成熟的时候,金黄色的枇杷挂满枝头,沉甸甸的,给人以生活富足的美感。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独特的美景,吸引无数摄影家、画家和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采风。
绵潭的枇杷皮薄肉厚甘甜如蜜,独占“三潭枇杷”之首,有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之美誉。村庄和枇杷林之上是茶园,茶园之上是森林,森林之上是蓝天白云。枇杷、茶叶和蜂蜜是绵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绵潭村村民皆勤劳朴实,有古朴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8:25 , Processed in 0.7877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