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云上的——蜈蚣岭

[复制链接]

535

主题

535

帖子

160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6:58: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9-5-28 17:07 编辑


蜈蚣岭村位于“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的歙县深山区的璜田乡,海拔1100多米,被誉为“岭上人家”。是一个高峰屈曲,清泉环绕,四山拱翠之地。绵延千亩梯田茶园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壮美景观,蜿蜒起伏,美轮美奂。一条村级盘山公路,将大山深处的神奇与外界联系起来。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蜈蚣岭山脚下。抬头仰望,便是惊人之举的千亩梯田。千亩梯田茶园与蜿蜒盘旋的扶贫路交相呼应,形成一幅壮美的山村画卷。


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一块块绿色的织锦贴在群山之上,直扑眼前,群友们惊愕,仰着头,梯田层层叠叠,直至山顶。


我们转乘小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只见蓝天下的石磅、梯田、茶园、民居融为一体,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一到“岭上人家”,我们顾不上坐下喝一口茶,便入园感受当年的“愚公移山”的精神。


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寻到,仿佛一切都随着岁月悄无声息的消失殆尽。请你勿要失落,那一块块石头垒起的石磅会领着你见证当年那热火朝天的“战场”,那烈日暴雨下的日日夜夜……


同行的荷之舞老师与我们聊起来那个特殊年代:千亩梯田是“农业学大寨”时代的历史产物。从1968年起,蜈蚣岭人依靠自力更生精神,挖山不止,凿石不停,出工70多万个,砌石填土27万方,前后整整用了10年时间,在地不成片、茶不成园的荒山秃岭上,与山背面的六联大队共同建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园。垒起的石磅总数达300多条,高度约4到10米,长度约30到300米。1976年她带领高中学生从屯溪出发,步行到蜈蚣岭时,山上没有茶棵,百姓种的是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那次拉练还出了事故,一位女生,因为夜间上厕所,不慎坠落悬崖夭折,令人扼腕。历史总是和着血与泪留给后人记忆。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对那段岁月满怀好奇或追忆的游人。






在层层梯田中穿行,似乎有种从未有过的激动,每上一层梯田都要回望一下,每走一层茶园,我都去抚摸着那冰冷的石块,在山与山相连的石块中,在堆放农具、休息和排水的多功能石洞中,总想去发现和寻找当年的一点点踪影。


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的梯田成了茶园,成了绿茶的生产基地之一。但昔日的精神却依然存在,百姓的勤劳一直延续。


漫步村中,慢慢感受这座云上村庄的美好与质朴,勤劳与安宁……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


连他们的午餐,都是一种享受。



八十八岁的老太太,路边屋檐下,静静地看着我们这群外来人,是那么的祥和宁静。


我们亲切地问候,惹得她们喜笑颜开,连连说:“好姑娘,你们也好。”


再美的风景,我们也需说再见。一天的同行,虽累了些,但大家一串串笑声,却留在了记忆深处。


 昔日的旗帜,今天一道风景。进山看梯田成了一种时尚精神。因为这里的梯田彰显着一种力量美,一种韵律美,一种光影美,更有一种沧桑美和信念美,千姿百态,任人遐想。我们相约,来年春天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22:48 , Processed in 0.0897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