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婺源县汪口俞氏宗祠

[复制链接]

459

主题

457

帖子

137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11:46: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汪口村的俞氏宗祠,又名“仁本堂”,祀汪口俞姓始迁祖俞呆。该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族谱记载,俞呆裔孙俞皋为宋末进士,宋灭亡后未去做官,而在汪口建心远书院教书育人。清乾隆年间,俞皋后裔俞应纶官至朝议大夫,省亲回乡时,聚乡人资助重建宗祠。他慎终追远,弘扬祖德,仍以明万历年间“仁本堂”命名重建俞氏宗祠的堂名。祠堂原包括东侧心远书院和西侧花园,总占地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其建筑形制为中轴歇山式,由前堂、享堂和寝堂三部分组成,祠堂进深四十四米,大门处外墙面宽近十六米,而寝堂后檐墙面宽为十六米余。如此设计是出于风水的讲究,即:“前小后大,形如口袋,利于聚财。”
前堂包括大门、中门、五凤楼和大天井。大门为五开问,中央三间高起,成歇山顶三楼牌楼式,称五凤楼。明间最高,用网状斗拱;次间用斜向的五跳插拱层层密密叠压;梢间向前突出,作青砖八字影壁;前檐柱之间设签子门;明间上、下花仿之间悬挂“俞氏宗祠”匾额,上下花杨分别是高浮雕“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合为龙凤呈祥之意。现今悬挂于大门两侧的木制柱联曰:“青山抱水水抱村,赣北无双景;彩凤盘龙龙盘阁,江南第一祠。”


大门的背面和正面相同,只不过是稍问接两厢。正中字牌上书“生聚教训”四个大字,上花仿的雕刻题材是“福如东海”和“万象更新”,下花仿亦雕“双凤朝阳”。明间骑门梁中央的开光盒子和次间的花仿及两廊的花朽,均满雕着有主题情节的故事人物,且以园林为场景,有花有树,有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还有飞禽游鳞,构图变化丰富,多浪漫情趣,使作为背景的园林风光也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雕刻组群。两廊各三间,前檐有通长的过海梁,长达八米多。在左右侧廊与享堂与享堂交接处的阴角上,向院子挑出一个高翘的翼角,角梁下悬有雕刻华丽的垂花柱。听说,这两个翼角之下的小空间分别叫钟楼和鼓楼。当年建宗祠时,腰缠万贯的商人们很想造一对钟鼓楼,但有所顾忌,只好建一对翼角做表征。东侧的钟楼下存放着铁钟,钟的四面铸有“皇酞建极”“运会昌明”“箕裘叠衍”“科甲连登”等字样。在它们之下,各有一个圆圈,圈内又分别铸有“福”、“寿”、“双主题。全”四字。钟上的祷词和吉祥语都应和着宗祠。
享堂三开间,明间的前檐柱向外侧接两廊前檐柱,骑门梁长达九米多,使享堂开间显得十分宽阔。享堂前檐作卷棚轩,前后金柱间有七擦,梁架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结合,刚柔相济,轻盈疏朗。七架梁以上部分,与《鲁班经》里的“正七架屋格式”完全相同。梁均为月梁,曲线柔和精致,轻快舒畅,梁插人柱身而另一侧出桦,桦头呈卷曲的象鼻装饰构件,配上深雕花卉的花篮驼峰,十分和谐。梁底面中央作通长薄浮雕带,题材是构图十分丰满紧凑的花卉,既加强了月梁横越空间的动势,但又丝毫不乱结构的逻辑。
后寝为五开间,前檐做得很华丽,构图类似大门,中央高起,亦用网状斗拱,次间前檐杭上各雕一龙一凤的龙凤呈祥图案。楼上通间花福扇,神主供于内。从前,祠堂两侧的义塾有花园,如今仅存义塾中的两棵月桂。
俞氏宗祠以雕刻工艺见长,凡梁仿、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驼峰等,均巧饰雕琢,各种图案通过深雕、浅雕、透雕、浮雕、圆雕等工艺手法,无不形态逼真,呼之欲出。福如东海、万象更新、双凤朝阳、渔樵耕读、瓜l}绵绵……这些图案既表达了俞氏后裔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又寄托了对后代儿孙的厚望和祝福;至于享堂所悬挂的“乡贤”、“父子柱史”、“文元”、“亚魁”、“拔贡”以及“仁本堂”、“程朱一脉”、“道学名家”等匾额,既是汪口俞氏炫耀世人的标榜,也是他们凝聚族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3:08 , Processed in 0.0844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