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在线

标题: 磻村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杨柳    时间: 2019-6-27 11:18
标题: 磻村简介
闪里镇坑口磻村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文闪河从村前流过,两岸古木苍翠,山光树影,到映水中,风景如画。
坑口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中,祠堂大门前面就是文闪河。陈氏宗祠座北朝南偏西,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前后天井,祠前遗存旗杆石4只。门前石台、栏板等建筑风格独特,屋内斜撑木雕人物(八仙)、及狮子等雕刻精美,有石立柱14根,建筑面阔14.8米,进深36.3米,占地面积537平方米。
据坑口“陈氏宗谱”记载,坑口“陈氏宗祠”建于宋,由陈氏十五世祖“万八公”召集陈氏弟子共同建造,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
“陈氏宗祠”为祁西派陈氏总祠,徽州三宝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古祠分三进,首进有徽青石护栏,有石鼓一对立阶梯两边,门头“陈氏宗祠”匾为陈氏进士浩魁所书。二进为议事大厅,凡清明年节,族人集众于此议族中大事。祠中石柱分红、青两种,为祠中特色。三进为寝堂,是供奉陈姓宗族列祖列宗神之牌位所用,旧时烛火常明,香烟缭绕,为陈姓祭祖之地。
闪里镇坑口磻村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文闪河从村前流过,两岸古木苍翠,山光树影,到映水中,风景如画。
坑口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中,祠堂大门前面就是文闪河。陈氏宗祠座北朝南偏西,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前后天井,祠前遗存旗杆石4只。门前石台、栏板等建筑风格独特,屋内斜撑木雕人物(八仙)、及狮子等雕刻精美,有石立柱14根,建筑面阔14.8米,进深36.3米,占地面积537平方米。
据坑口“陈氏宗谱”记载,坑口“陈氏宗祠”建于宋,由陈氏十五世祖“万八公”召集陈氏弟子共同建造,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
“陈氏宗祠”为祁西派陈氏总祠,徽州三宝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古祠分三进,首进有徽青石护栏,有石鼓一对立阶梯两边,门头“陈氏宗祠”匾为陈氏进士浩魁所书。二进为议事大厅,凡清明年节,族人集众于此议族中大事。祠中石柱分红、青两种,为祠中特色。三进为寝堂,是供奉陈姓宗族列祖列宗神之牌位所用,旧时烛火常明,香烟缭绕,为陈姓祭祖之地。
磻村嘉会堂古祠堂
嘉会堂是闪里镇磻村的一座陈氏宗祠,为陈氏次五公所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磻村组,座北朝南,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共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
嘉会堂古戏台部分通面阔10.3米,进深7.63米,总体建筑面积为505.05平方米。按徽州传统古戏台做法布设戏台,戏台柱除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短柱支撑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小巧玲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门古戏台群”之一。
磻村敦典堂古祠堂
敦典堂是闪里镇磻村的另一座陈氏宗祠,为陈氏次六公所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磻村组下首,座北朝南,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整体建筑由门楼、戏台、廊庑、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
在祠堂的前堂建有古戏台,称之为敦典堂古戏台,戏台的纹饰雕刻功夫精细,朱漆彩绘描金至今仍清晰可见。戏台为可拆卸活动式戏台,以漆饰涂抹表面,柱身为黑色,隔扇、月梁等为朱色,含有外来文化的浓郁色彩。整个戏台布局紧凑、朴素、简洁而又趋于变化,灵活而又工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门古戏台群”之一。







欢迎光临 黄山旅游在线 (http://www.huangshanonlin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