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在线

标题: 诗画李坑 [打印本页]

作者: 晨鳕熙熙    时间: 2018-8-27 17:20
标题: 诗画李坑
   此次赣北之行,印记最深的,当属李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的古村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村中有两条小溪,而当地人称“溪”为“坑”,所以就有了李坑的称谓。
    小村不大,但我敢保证,看他第一眼就能把你吸引住。涓涓小溪穿村而过,古宅民居夹溪而筑,青石板路纵横交错,座座小桥倒映水中,一幅绝对经典的“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要想认识李坑,走马观花不行,必须沉静下来,把心交给李坑,在石板街上走一走,在老堂屋里住一住,在小木桥上坐一坐,和老乡们聊一聊,才能品味到这个千年古村的美妙。  
    抱着对李坑的敬仰之情,我们一行没作怱怱过客,选择了‘’村头第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客栈名符其实,就在村东头,推开窗户就是稻田。老板、老板娘都是李姓人,热情淳朴,为人厚道。
    后院的木栅、凉亭、鱼池、瓜藤,远处的蓝天、白云、青山、绿田,夕阳西下,田蛙声声,TMD,那个美呀!只所以暴粗口,是我真没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到李坑,先要品味李坑的水。

    静躺在群山怀抱中的李坑,有两条小溪穿村而过。一条自东向西,一条自南向北,在街中心汇集在一起。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卵石、游鱼清晰可见,一望便知深浅。走下水埠,撩动水波,倒影里的整个世界都在向你表示着友好,生怕你看不到他,一波一波地展现给你。 饭店、酒家门口石阶下的河水中,大都安置着养殖活鱼的网箱。所以,走进这里的饭店,随时都可以吃到味美的活鱼了。每隔二三十米都会有一个青石铺成的水埠,提水的,洗衣的,涮牙的,洗菜的,人们上上下下,悠闲自得。

    要说李坑的水,不能不说说村头的“水口‘’。 所谓水口,是指水流的入口和出口。
    古人一方面认识到水流会影响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顺阴阳之气以尊民居。”另一方面又认为水主财,所以特别重视水口,把它看作保护神和生命线。
    李坑的水口在村西头。一堵小坝,让小溪的水面增宽了许多,落差并不大的小瀑布让人感到李坑水的灵性,几棵数百年的香樟仿佛在讲述着那古老的故事。
    导游小李告诉我们,这几棵树叫‘’水口树‘’,村里人早已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庇护神,借此来挡风遮雨、祈福消灾。如果谁家的孩子得了大病或者是管教不了了,村民们就把孩子‘’交给‘’最大的这棵水口树,能不能解决问题我没法考证,但村民们对水口树的崇拜和信任不言而喻。





    说到树,村上一位烙画师傅李生金(音)告诉我,李坑人祖祖辈辈都酷爱树木,认为树越老、越粗,村民的福气越好、越长寿。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杀猪封山‘’的习俗。古时候为防止乱砍乱伐,每到封山之时,由村族主持,宰杀肥猪,按户分肉,晓以众人:封山了。之后如有所犯,全村人‘’入其宅,杀其猪‘’,并令其用红笔书写布告张贴全村,提示人们引以为戒。
    本人对树木花草一贯有着无限的珍爱,自然对李坑人这个爱树的习俗彼感兴趣。让人遗憾的是,当我再次向房主问及“杀猪封山”的故事时,他却说,那都是历史了,现在没多少人知道了。

    嗨,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慢慢变成了古老的故事,取而代之的却是那些治标不治本的“现代制度”,可惜,可叹呀!





欢迎光临 黄山旅游在线 (http://www.huangshanonlin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