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红尘 发表于 2017-6-7 15:15:30

“抬十八”五龙源景区当地一种神秘而又独有的习俗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7-3 16:37 编辑

汪公大帝,又称为“花朝老爷”、“太阳菩萨”。据说,这位汪公大帝,真名叫汪华,字国辅,又字英发。安徽省绩溪县汪村人(隋唐时属歙县),是隋末唐初的地方自治首领。汪华年幼时父母双亡,寄养在歙县的舅舅家中长大,并应募成为护郡兵丁。由于智勇过人,汪华渐渐在郡兵中显露头角,成为郡兵的精神领袖,深受将士拥护。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的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义旗,连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所向披靡,深得民心。于是,他拥六州之地,自称吴王,颁布了一系列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这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中安居乐业。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奉唐高祖李渊之命南征,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事,并被封为上柱国越国公。后来,汪华奉召进京,任忠武大将军,深受李渊父子的信任。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一度委任汪华为九宫留守。公元649年,汪华病逝于长安,灵柩运回家乡后,安葬在歙县的云岚山上。 
汪华死后,六州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庙宇祭祀不断。作为徽州婺源,对汪公的祭祀自然也不逊于其他地方。在过去的婺源乡村,每一个的村庄的水口,都建有祭祀汪华的“汪帝庙”。而在婺源大大小小的村坊祭祀活动中,段莘正月十八的“抬十八”尤为隆重,其规模与形制,被列为婺源县内所有祭祀汪公活动之最。

整个段莘“抬十八”,从农历正月十三的夜里开始,持续到正月二十三日结束。从十八日开始,连续三天在汪氏宗祠“崇义堂”举行祭祖仪式,祭品种类繁多,场面威严肃穆。在所有祭品中最显眼最突出的,是四头重约200公斤左右的祭猪。最重的那头猪,头插金花,脚戴金镯;次重的那头猪,则头插银花。脚戴银镯;剩下两头体重较轻的,便只有头戴翡翠脚戴花镯了。每年段莘村做十八,四乡亲朋云集,场面十分隆重热闹。

在婺源所有的清炖蹄膀中,段莘的清炖蹄膀,自然是最为入味和最“声名显赫”的了。烹制清炖蹄膀,是一道对烹饪水准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在“蒸蹄膀需要什么样的火候”和“何时加盐最适宜”这两个方面,往往很难把握。蒸的时间太短,会造成蹄膀未熟、不烂,时间太长,又会破坏整道菜肴的造型和滋味。据世居段莘裔村的78岁老人汪吉祥先生介绍,烹制“段莘蹄膀”,一般按照下列步骤依次进行:



天然、考究的原材料,配以高超、娴熟的烹饪工艺,无怪乎段莘蹄膀一上桌,立即受到食客们的欢迎。无论是体孱气虚者,还是身强力壮者,以及那些急于减肥的美女少妇们,都忍不住争先恐后地大块朵颐起来。随着时间的迁移,段莘蹄膀这道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菜,经过历代婺源厨娘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后,竟成了徽州菜系的上品,至今让婺源人、徽州人,乃至所有来婺源参观、度假的客人们在品尝之后,一个个眉飞色舞,意犹未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抬十八”五龙源景区当地一种神秘而又独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