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豆先生 发表于 2017-6-6 16:41:34

寻找散落在徽州大山中的历史记忆——徒步回岭古道, 探幽五龙山古城关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16:44 编辑

徽州五龙山脉一带崇山峻岭,山高路远,休宁县回岭村和婺源县裔村就是幽藏在五龙山脉深处的两个古村落。古代两地之间商贸、人员来往,大多靠古道连接,犹如今天的公路。




这是一条介于五龙山上海拔1375米的回峰和海拔1041米的石屋山之间的古道,岭因峰显,故名回岭,这条古道也顺理成章被命名回岭古道。古时也是婺源县段莘乡客商进入徽州、前住杭州的主要通道。




海拔742米的五龙山古城关,便是位于两峰之间的峡口间,又名回岭洞,古道穿洞而过,洞上书有“挹峡"二字,意思是:站在这山洞顶,峡谷两侧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相传,元未明初朱元璋从鄱阳湖来到休宁县回溪村三访谋士朱升,破解进攻鄱阳湖的策略,提出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策,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回岭古道旧时不仅是交通要通,同时也是战略要塞。




想走这条古道己经很长时间了,可是几次组织回岭古道活动,都因天空不作美下雨而没成行。今年十一,终于下定决心,国庆假期一定去这条古道走一走,风雨无阻!于是,国庆节第二天,呼朋唤友,一起向五龙山出发。




早晨,仲秋的乡野,枯草上露珠还未收起,远处云雾缭绕,天空也似乎被云层压得很沉很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步履轻快,愉悦的心情总想放声歌唱。




当年的大道,如今已是少有人行走,只有爱好户外的游客偶尔踏足,青石板台阶少了脚步的问候,岁月的痕迹磨圆了石板的棱角。




开始爬坡时是一段茶园古道,勤劳的当地茶农将路两旁的杂草缦藤清理得很干净,让我们行走路程中少了青藤荆棘的羁绊。




刚走一段路,便看到一处面积颇大的颓废残垣,路旁石碑上写着:这里叫龙潭。从倒塌的房屋乱石中可以推测这里有过繁华和鼎盛的曾经。




再往前走一小段,果真惊喜地看到一条小瀑布从峭壁上飞泻冲下一汪深潭,深潭范围足有两张八仙桌大小,深不见底,水色翠绿。也许这就是石碑上所谓的龙潭吧。而我在憶猜:这深潭里会不会藏着五龙山上的龙?




和幽幽青石板古道岁月相伴的是一条从高山峡谷中飞流而下小溪,溪流从陡峭的岩石缝隙中跌宕起伏顺势而下,翻出了朵朵浪花。




溪水声时而低吟,时而浅唱,仿佛是一位钢琴家在旷世绝谷中弹奏着一首空前绝后的乐章,令人驻足流连忘返。




一路竹枝、箬叶、杂草丛生,颇显荒凉,沿途树䕨缠绕,布满沧桑。







半山腰处,有一处地势较为开阔地,为龙堂基,这里曾建有路亭和寺庙,古时香火颇为旺盛,如今古亭犹存,亭顶已掀,留下残壁断垣,庙己毁,徒留后人伤感。沿途还有好几处古凉亭,可惜都是亭顶被掀。




走过茶园林,再往上走就是箬叶林和灌木林




而后是乔木林和杉木林,走在这林荫古道上,山谷幽风阵阵吹来,感到持别的心旷神怡,整个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登上了回岭顶,看到了五龙山上的古城关。说是古城关,其实只剩下一个石洞门,也就是“回岭洞"了。顶部已塌陷,洞里的很多碑刻已不见。今年婺源县政府己拆资对回岭洞进行抢救修复,相信在不久的曰子里,一定会看到一个修旧如旧,古风犹存的古城关。




站在“回岭洞”顶上,可瞭望到皖赣两省的大好风光,这也许就是回岭洞顶上书“挹峡”二字的寓境吧。




在回岭洞的北侧,有一棵神奇的“五谷树”,树冠如伞。说它神奇,是当地民间称它能提前预知五谷的丰收和欠收情况。树上生长着五种农作物,每年树上哪种农作物长势旺盛,就预示今年当地这种农作物丰收。今年树上稻子长势旺盛玉米稀少,就可知今年当地水稻丰收。附近的村民对这棵树顶礼膜拜,觉得它是树神,期盼它能预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道穿洞而过,过了洞就是婺源县地界,这边的古石板台阶要比休宁这边保存得好些。




一路上野果的品种繁多,感觉不攀上树采摘几个,都是一种对大自然恩赐的辜负,很多果实我都叫不上名来,什么萝、狼、野柿、野梨、弥猴桃都有,相信山里长大的孩子一定认识。
















穿过一片竹林,远远地看到了退耕还林时栽种在山丘田里的枫叶树。




终于走进了田野,离村庄应该不远了。




沿田间小路前行,翻过一个小岭后,便进入婺源县段莘乡的裔村了。




村庄为典型的徽派民居,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我们沿着溪水蜿蜒而下。




裔村处于三面高山之中,第一个小村庄称为“西垣村”,然后是上裔村、下裔村。由于山高,这里的太阳比平原村庄要晚点出现,天也亮得迟些,再加上村名裔村,有的人就把"裔”村读成“夜"村,所以邻乡人有的就称他为"不天光的夜村”。




冬天从“回岭洞”吹来的风比较寒冷,俗语就有“身无三斤四两棉,别进裔村和西垣”的说法。




裔村整个村庄街巷里的路,田野中的田埂路都是青石板铺就,不仅小溪穿村而过,而且每个弄巷里都有小水渠穿巷而过,一是方便村民洗菜浣衣,二是可用来防火。




裔村房屋建筑还有一奇怪的现象,所有的房屋大门都开在厢房正前方,而不是开在大厅正前方。偶尔有一户正门开在大厅正前方,也一定要在大门对面院里里砌上一座朝墙,




裔村是个革命老区,先有方志敏的部队,后有倪南开的部队进驻活动过。解放前夕,裔村还是休婺县(休宁婺源)临时人民政府所在地,旧县址现还在。




裔村历史悠久,曾有建筑宏伟的景观十八处,人称十八景。村南村北各建一座古桥,称为上石桥和下石桥。




下石桥建筑精美,桥的两边有围栏石凳,两端有灯塔石佛,名为“萃秀桥”。桥旁边50米处,就是汪帝庙,内有裔村汪姓的祖先汪华容像和社公牌。







走完“回岭一裔村"古道全程后,大家在这座古桥上合影留念。




吃罢自带中餐,整理行装,原路返程,返程途中遇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散落在徽州大山中的历史记忆——徒步回岭古道, 探幽五龙山古城关